釋放你的阿嬤魂 打毛線看老片好療癒

編譯/潘楠慕 |2025.03.09
366觀看次
字級
邊打毛線邊看老片很有「老奶奶風」。圖/法新社
在一針一線中紓解壓力。圖/法新社
漆器有一種溫潤的質感。圖/法新社
瑞典國慶施放黃藍色氣球。圖/法新社
編織愛好者橫跨多個年齡層。圖/法新社
也有不少男性喜好編織。圖/法新社
歐洲興起「打毛線看電影之夜」。圖/法新社
桐本木工所第7代傳人桐本泰一。圖/法新社
瑞典球迷塗上瑞典國家代表色。圖/美聯社

編譯/潘楠慕

手拿毛線、棒針靈巧地編織,一邊看著老電影,這樣的景象或許令你聯想到老奶奶的日常,不過,這卻是歐洲編織愛好者最近興起的活動,結合編織和看電影這兩種興趣,聚在電影院同樂。

一個周日晚間,奧地利維也納一家電影院內座無虛席,但是銀幕上放映的不是最新院線片,而是十多年前的老電影。這場「打毛線看電影之夜」活動吸引各年齡層的人,每月一次的活動總能吸引約180人參加,成了當地編織手作愛好者的熱門聚會,許多人甚至會穿著自己編織的作品前來,展示手藝。

這股風潮源自北歐國家,奧地利的編織愛好者帕默(Luisa Palmer)與同事受到啟發,決定在維也納推廣。帕默說,許多人在新冠病毒疫情期間,學起編織,但是因為防疫封鎖無法外出,只能在家自己進行,解封後大家仍維持這項興趣,而且想與其他人同樂,於是有了「打毛線看電影之夜」,提供一個社交平台,讓同好聚在一起分享興趣。

在維也納參加這項活動的28歲編織愛好者科赫(Alexander Koch),邊鉤著毛線,邊說道,這活動感覺有點「老奶奶味」,但是「我發現非常療癒,能讓人感到平靜,那何不釋放你內在的阿嬤魂」。

正在織一件毛衣的23歲時尚設計系學生沃斯佩尼克(Kaja Vospernik)表示,她很開心,能在這活動上認識和自己有相同興趣的新朋友,「我真的很喜歡邊看電影或聽播客時,邊打毛線,所以,電影院理所當然就成了進行這個活動的理想場所」。

「打毛線看電影之夜」通常選擇播放大家熟悉的電影為主,帕默說,「你已經看過的溫馨片最適合」,這樣就不用擔心因為打毛線而錯過電影情節。不過,觀眾通常手上忙著一針一線織毛衣,一邊彼此閒聊,銀幕上在播什麼,似乎已經是配角。

帕默認為,在愈加數位化的世界,很多人的生活都在電腦前度過,因此,透過編織,體驗用自己的雙手創作的成就感,「而且之後還可以穿上它」,無形中也放慢了生活步調。

共同發起這項活動的哈斯洛韋爾(Judith Hasloewer)指出,維也納的手做社群近年來發展迅速,目前估計已有約1000名成員,不論年輕人或年長者,都能在這裡找到志同道合的朋友,活動的氛圍非常自由,「你可以只是坐在戲院裡,自己安靜地編織,不過,如果你想,也可以與人交流」。

她認為,編織不僅是讓人「放慢腳步,與現實連結」的興趣,更是一種對抗快時尚的生活態度,因為是親手編織,了解製作過程,會珍惜每一件衣物,進而減少對量產服飾的依賴。



瑞典開先例 國名申請註冊商標

聽到「瑞典」,大多數人都會認為指的是以冰河峽灣、極光美景著稱的北歐國家瑞典,但是其實世界上有8個地方名為「瑞典」。為此,北歐的瑞典開全球先例,為「瑞典」申請註冊商標,確保其國家名稱獨特性。

瑞典政府旅遊局(Visit Sweden)去年11月向歐盟主管專利、商標的「歐盟智慧財產局」(EUIPO)提出這項申請,雖然國名無法註冊商標,但是可以以旅遊目的地名稱註冊,做為一種品牌。

旅遊局表示,此舉是為了保護其國家身分,避免混淆,希望讓人們提到「瑞典」這個名稱時,第一個想到的就是這個北歐面積最大、冬天有絢爛極光、夏天有24小時永晝的國家。

執行長安德森(Susanne Andersson)說:「我們很榮幸,其他人也想被稱為『瑞典』,但是我們還是希望,瑞典這個名字,讓人想到的是這個美麗國度。」該局指出,調查顯示,大多數人都支持申請註冊商標。

全世界被稱為瑞典的其他地方,多半位於北美,如美國緬因州、南卡羅來納州和密蘇里州,都有「瑞典」。瑞典旅遊局在申請註冊商標的官方宣傳中,列舉一些瑞典獨具一格的景致、文化特色,教世界各地民眾,如何一秒判斷看到的是「正宗瑞典」。

歐盟商標有效期限10年,屆滿後可無限次申請展延。安德森表示,瑞典政府希望,人們說造訪瑞典,是體驗到該國肉桂捲、公主蛋糕等招牌傳統糕點,或在湖光山色中享受大自然靜謐之美,或許偶遇一隻駝鹿,「而不是不小心誤入一個在其他同名城市」。



輪島強震過後 漆器職人找生機

去年初日本能登半島規模7.5的強震,位處震央的石川縣輪島市受到重創,震後重建工作除了修建基礎設施,還有當地著名的漆器產業,職人努力在滿目瘡痍中,找回這項日本傳統工藝的生機。

53歲的輪島漆器塗師小路貴穗(Takaho Shoji),自己的家也毀於地震,但是他仍持續漆器製作工作,伏在案前,一筆一畫描繪漆彩。他說:「我必須竭盡所能推動重建工作,延續這項傳統技藝,傳給下一代人。」

輪島市位於能登半島北端,是日本著名的漆器產地,當地的「輪島塗」(Wajima-nuri)最早可追溯到15世紀。漆器製作過程繁複,通常需經過100道以上工序,且分工精細。輪島塗以堅固耐用聞名,工藝細緻、典雅,除了用於製作餐具,也獲得國際性精品聯名。

然而,去年初的強震,打破這個沿海小城的平靜,奪走許多居民的生命與家園;同年9月再受豪雨重創,不少才開始重建的房舍再次毀於水災。一連串災害使原本就面臨傳承困境的當地漆器業,幾乎崩解。

輪島塗工坊「桐本木工所」第7代傳人桐本泰一(Taiichi Kirimoto),住家被地震震垮,只能與妻子暫住於工坊附設的展示館,但是他並未因此停下腳步,立即和知名建築師坂茂(Shigeru Ban)合作,著手重振漆器產業。桐本說:「漆器給人一種安定與溫暖,這與現代著重便利性不同。」

育有兩個孩子的小路貴穗在桐本工坊擔任塗師,在地震中失去家園,一度使他備感挫折,但是他相信,只要人心不散,就能重振社區,於是繼續拿起畫筆,希望透過輪島塗,為受創的故鄉注入新活力。小路語氣溫和卻堅定地說:「我們必須同心協力,否則輪島漆器終將消失。」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