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
美國總統川普就任以來的諸多作為,與世人的既有認知截然不同,多數人覺得他離經叛道,不可理喻,更難接受。
川普近期最引起世人側目與議論的兩件大事,一是與烏克蘭總統澤倫斯基公然吵架,他們為了美國援助與礦產資源,在白宮互嗆,隨後他暫停對烏克蘭的援助。二是台積電董事長魏哲家共同宣布,台積電將在美國加碼投資一千億美元,這是他以課徵進口晶片高關稅取得的成果。前者被視為拋棄盟友,後者被視為威脅利誘所得。逼人就範是他處理國際事務慣用手法。
川普以維護美國霸權為最高的目標。世人誤以為他是孤立主義者,看他對加拿大、墨西哥、格陵蘭、巴拿馬運河等一系列粗暴的言行,卻一副帝國主義者的嘴臉。川普其實是一個美國利益至上主義者,他層出不窮的從國際組織「退群」,實際上是基於美國利益的精算,而不是真的要遺世獨立。
川普毫無國家必須講仁義道德的思惟,他把美國這個國家當成企業在經營,凡是對美國企業、國家利益不利的束縛或羈絆,他都將徹底移除,終極目標是想要宰制世界,護持美國霸權。
他同時還是一個重商主義者,緊盯著財務報表,分析收支平衡,以經營自家公司的心態經營美國這家公司。他驚覺美國這家公司的財務已經處於倒閉邊緣,債務簡直是天文數字,而且每年巨幅增長。 他挽救美國霸業與公司盈利的主要方式,不外減少開支與增加收入。
烏克蘭戰爭耗損美國資源深不見底,必須終止;台積電在美投資生產可厚植美國製造業,增進美國國家安全,當然非來不可。
許多國家仰仗美國保護,他認為是搭便車,占便宜,必須改正。關稅是減少貿易赤字、增加國庫收入及逼迫外國公司到美投資的利器,是字典上最美麗的辭藻。凡此一切,沒有友邦或敵營之分,一切放在天秤上衡量,民不民主、專不專制都無關宏旨。他所謂「美國再次偉大」,潛台詞其實是讓美國再次發大財,任何國家違背這個目標的都要好好「伺候」。
這一切都要落實在選票上。對他而言,選票是最後的成果收割指標,重要性甚於經濟數據,而經濟又重於國家安全,國安則又高於盟邦利益及世局安危。學者吳玉山指他「國安誠可貴,經濟價更高,若為選票故,兩者皆可拋」,可謂恰到好處。
川普商人出身,最重視經濟實利,他在意經濟戰略,而把軍事戰略擺在次要地位。以台灣為例,他從未承諾保護台灣,連台灣處在第一島鏈關鍵位置的戰略價值,他都從未置一詞,更不曾論及台灣在民主陣營的夥伴關係。
台灣政要常講的「理念相近」、「民主同盟」,川普毫不在意這些,還認為那是出自拜登的愚昧看法。他對台灣的戰略思惟建立在經濟安全的基礎上,只有台積電和半導體產業才是有價值的,其餘無關緊要;台灣為美國第六大貿易逆差經濟體,這是他不會放過的。在他腦海中,台灣很有錢,但國防預算占GDP比重太低,向美國交的保護費太少,因此國防預算必須提高到百分之五甚至十。
川普看世界的角度異於台灣的固有觀點,他執政期間正是台灣最關鍵的時刻,台灣執政者實應換上一副川普眼鏡,多從他的眼光看問題,才能知所應對,趨吉避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