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你說我 4-2

文/星雲大師 |2025.03.05
674觀看次
字級
整個宇宙大千世界都是從自我的心性中流露出來的,一花一草一蟲一木都與我的生命息息相關。圖/阿虫繪,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文/星雲大師

二、從時空方面看你我的關係

我們所認識的「我」,從時間上講,只有幾十年的生命,這種短視的看法,使一般人充滿淺見。其實,人不是只有幾十年的光陰和生命,人不但有綿長的過去,還有無限的將來,三世因果,六道輪迴,人天的生命是不死的,在無限中有恆久的未來。基督教常說「信我者,得永生」,這話只說了一半,應該再補充為:「不信者,亦不死。」信,我們的生命固然生生死死不息;不信,也依然要在輪迴流轉中出世入世。

我們的身體像一棟房屋,舊的房屋壞了,要搬到新的房屋去;現世的身體壞了,也要換一個來生的新身體。房子不管怎麼換,主人翁只有一個;身體不管怎麼換,自我的本性也仍然是一個。假如我們都知道自己的生命有無限的未來,那麼對於現在一時的成敗得失,又何必認真計較呢?

空間上也一樣,各世有不同的因緣,有無量的造化,一個人如果時時自怨自艾他所擁有的房子只有一間,田地只有幾畝,錢財只有多少……這樣的生命就太卑微渺小了。其實我們這個真實不虛的生命,從時間上講,是「豎窮三界」;從空間上看,是「橫遍十方」──整個宇宙大千世界都是從自我的心性中流露出來的,一花一草一蟲一木都與我的生命息息相關,蘇東坡所謂「溪聲盡是廣長舌,山色無非清淨身」,就是這個道理。

記得我初來台灣時,身上一無所有。從物質上看起來,我確實是一無所有,但是在內心的實相觀照上,我所擁有的,可以說多至無可計數,大到無法衡量。寒冷的時候,我晒太陽取暖,太陽照著我,沒有人會禁止我說:「你不可以晒太陽!」沉悶的時候,我望月自遣,月亮映照著我,也沒有人與我計較說:「你不可以看月亮!」我看花,花自繽紛;我見樹,樹自婆娑;山河大地,任我盡情賞遊,無一不照拂我、清涼我、利樂我;整個三千大千世界都包容著我,我怎麼會貧窮呢?我們如果實實在在體會到自己的生命,充滿在古往今來的無窮時光,橫布在上下十方的無限空間之中,哪裡還會驚懼於一時的得失,恐怖於一世的生死呢?

然而,遺憾的是:我們人在無窮盡的生死與五趣六道的輪迴裡,不知道覺悟,找不到自己真正的家,耽樂、多瞋,生生死死、死死生生地一直流轉下去而迷痴不覺,實在很可惜。

三界六道 互為眷屬

佛經裡有這麼一段記載:有一個羅漢到一個富翁家去托鉢化緣,正好遇到這家人在辦喜事,忙進忙出的沒有人理睬他;這個羅漢看了喜宴半天,不覺慨然而嘆:「眾生實在苦,六親鍋裡煮;牛羊席上坐,孫子娶祖母。」

這個意思是說:眾生愚痴度日,只知道忙忙碌碌的辦事,卻不知道三界六道生死變易的輪迴。現在鍋裡煮著的魚肉,原是你們過去生的父母、親友;現在高坐席上大吃大喝的賓客,上輩子原是一頭頭牛、一隻隻羊;而今天辦喜事,其實是過去生的孫子在娶祖母啊!

用慧眼、法眼來看這個形形色色的人間,有時候實在是很可憐亦可笑的。〈勸發菩提心文〉裡有兩句話:「鞭驢出血,誰知吾母之悲?牽豕就屠,焉知乃翁之痛?」這其中的典故是:有一人家養了一頭驢子,拉了十幾年的車,年老力衰,終於拉不動了,主人依然日日鞭笞趕著走,不肯輕饒。有一天夜裡,主人夢見驢子化成人形,悲悲切切的來託夢說:「我曾經虧待你,如今是來受報還債的,我原是你前世的母親。這十幾年來,我日日任勞任怨的替你拉車,為你載貨,現在老了,實在走不動了,請你念在我們曾經是母子的情份上,不要這樣無情地鞭打我啊!」

這個兒子一夢而醒,驚覺自己這樣虐待牲畜的罪過,就把驢子送到寺院裡放生,作為對牠的報恩與補償。以同樣的觀點來看,我們平日斬殺吞食的牛、羊,又焉知不是我們過去生的父母宗親、骨肉眷屬?有一首詩形容得很好:



莫道群生性命微,

一般骨肉一般皮;

勸君莫打三春鳥,

子在巢中望母歸。



佛經上常說:我們要視一切眾生如唯一的佛子羅睺羅,愛護他、教育他;我們要視眾生如病痛垂危的骨肉,撫慰他、照顧他。在諸佛菩薩的眼中,眾生和我不但體不相殊,並且互為一體,關係至為親密,眾生受苦是我受苦,眾生享樂是我享樂,因此我為眾生所做的一切,不是為他人作嫁,而是為自己儲糧,這就是佛教「無緣大慈,同體大悲」崇高思想的精義所在。

三、從佛經裡看你我的關係

過去,有一個人壽辰,請禪師為他家寫一副對聯,以增喜氣,而且指定要有特殊的含義。禪師受他之託,寫了一副對聯送去,對聯赫然是:「父死子死孫死」,這個人看了很不高興,怪禪師在壽誕喜慶的日子,寫出這麼不吉祥的話,禪師灑脫一笑說:「這是最吉祥的話了!」

「一家人都死了,怎麼會吉祥呢?」

「難道你要孫子先死,兒子再死,你最後死,白髮人送黑髮人嗎?」

對人我之間上下、尊卑,先後的順序沒有明辨了知,很容易生出許多類似的煩惱、糾紛。佛經裡談人我關係的地方很多。

(一)朋友之間的關係

《佛說孛經抄》說朋友有四種品格:



1.有友如華。

2.有友如秤。

3.有友如山。

4.有友如地。



朋友如花,花開美麗的時候,將它戴在頭上;枯萎了,就棄之如敝屣。有些人交朋友也是一樣,你有辦法的時候,同你親密來往,一旦你沒有利用價值了,就和你一刀兩斷,真是「貧在鬧市無近鄰,富在深山有遠親」。還有一種處處衡量你斤兩的朋友,好像一把磅秤,你重要,他對你好,你失勢無財了,他全身而退。又有朋友如金山寶礦,內中好花遍長,眾鳥薈萃,大家都來這裡挖寶取財,交上這種朋友,會讓我們沾上一些光,受一些益。另外一種朋友,宛如大地山川,可以生長萬物,與他交往,可以增長我們的智慧,砥礪我們的志節,使我們在這片山川大地之中欣欣向榮。

另外,在《阿含經》裡,也提到四種可親的朋友:

1.「止非」的朋友:他能明辨是非,分別善惡,告訴我們什麼能做,什麼不能做。指示我們正當的目標,正當的途徑,是「勸人止惡,示人正直,護彼莊重,示人天路」的朋友。

2.「慈愍」的朋友:他很關心我們,愛護我們,能夠給我們精神上極大的支持,是「見利代喜,慈心愍念,見惡代憂,稱譽人德」的朋友。

3.「利人」的朋友:他經常給予我們協助,可以幫忙我們,與我們同甘共苦,患難與共。在我們需要扶持的時候,能夠成為我們的支柱,是「令不放逸,令不失財,令不恐怖,群相教誡」的那種朋友。

4.「同事」的朋友:「同事」不一定是指與我們在一起工作的人,而是指與我們「志同道合」的朋友。這種人「不惜身命,不惜財寶,互相勉勵」,是很好的益友。(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