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有情與心識—談你說我 4-1

文/星雲大師 |2025.03.04
709觀看次
字級
人世間,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你我彼此的交誼如果和諧,就會有安樂祥和的關係;人際的交往不順暢,就會生出許多苦惱憂煩。 圖/阿虫繪,佛光緣美術館提供

文/星雲大師

在這人世間,人際關係是很重要的。你我彼此的交誼如果和諧,就會有安樂祥和的關係;如果你我的關係不調和,人際的交往不順暢,就會生出許多苦惱憂煩。每一個人的生存情況,都依靠著你我彼此的合作;世間萬事萬物之所以多苦多憂多煩惱,便是發端於你、我之間的人際衝突,肇因於我們既不懂得如何善待「你」,也不自知如何修持「我」的緣故。

從前有一位信徒熱心學佛,跑去問禪師:「禪師,什麼是『佛』?」

禪師笑著看他:「這個問題即使告訴你,恐怕你也不相信。」

信徒恭敬的說:「禪師的話我一定聽,怎麼敢不相信呢?」

「既然如此,那我就告訴你吧!」禪師伸出手一指:「你,就是佛!」

「我只是一介凡夫,哪裡敢自居是佛呢!」

「所以我說你不會相信呀!」禪師繼續說:「因為你有一個『我』的觀念作梗,有了我執而不能超越,不知道自己即是佛。」

信徒似懂未懂,又問:「我有『我』的緣故,不自知是佛,那麼,請問禪師,你呢?你是不是佛?」

禪師囅然而笑:「何必執著這麼多呢?有『我』已經不是佛了,再加上有一個『你』,那就更不是佛了!」

我們在學佛的過程中,會覺得有各種迷惑,是因為有「你、我」的分別對待觀念,對「你、我」不能認識清楚,難免產生無明而造作千般罪業,連帶的,對佛法也就如霧裡看花、水中撈月一般,見不真切了。以下分別從社會、時空、佛經、究竟四個方面來解說你我的關係。

一、從社會方面談你我的關係

先從「你我爭鬥的開始」來探討「你我計較的原因」。

佛經裡有一個六根會議的譬喻,最能說明這種因果關係:

人的臉孔上,眉毛最高,依次是眼睛、鼻子,最低的是嘴巴。有一天,它們四者聚在一起開會,眼睛首先發難:「我是人的靈魂之窗,你們有誰比我重要?如果不是我洞觀萬事、燭照萬物,你們怎麼能見出形形色色?靠了我的看視,你們才知道走路;沒有我,你們就寸步難行了。像我這麼有用的眼睛卻屈居沒有用的眉毛下面,我真是不服氣!」

眼睛剛說完,鼻子便立刻搶著說:「我這鼻子應該是最重要的!你們想想:不但聞香聞臭要靠我,呼吸也要靠我,我如果一口氣不順,你們還有什麼用?像我這麼有用的鼻子卻也長在眉毛下面,讓眉毛高高在上,我才真不服氣呢!」

鼻子說完了,嘴巴也鼓起如簧之舌發言抱怨道:「人的身體上,最有用的應該是我這張嘴才對!靠了我說話,你們才知道什麼是什麼;靠了我張口吃飯,你們才能生存下去。像我這麼有用的嘴,卻長在臉的最下面,反而是毫無用處的眉毛高踞上方,我實在太不服氣了!」

這樣你一言我一語、你一槍我一箭的紛紛指責,令眉毛十分為難,等大家說完了,眉毛說道:「我知道我沒有你們有用,不夠資格在你們上面,現在我願意到你們的下面去。」

於是眉毛跑到眼睛下面一站。眼睛一看,吃了一驚:「怪了,有點不對勁,這樣不像個人了。」

眉毛只好再落到鼻子下面,大家一看,也不像個人,又把眉毛驅逐到嘴巴下面,再怎麼看更不像個人了。這樣你推我趕、你吵我鬧的議論紛紛了很久,終於決定:還是讓眉毛回到原來的上位才最妥當,最像個人。如此你高我低、你來我去了一番,徒然庸人自擾。

人也是一樣:我們有時候就是不服氣別人比我好、比我高、比我大,因此千方百計的和對方計較、爭奪、鬥法,能欺則欺,能勝過別人一寸就勝一寸,能贏別人一分就贏一分,終於造成了彼此的不和諧,甚至互有痛苦,不能離相去障。這種你我鬥爭的情形,連恩愛、親密如夫妻都不能免呢。

勝則生怨 無爭自安

像《百喻經》裡夫妻爭餅的寓言:有一對夫妻為了爭一塊燒餅吃,你爭我奪的僵持不下,丈夫心裡想:「女人比較愛講話,我不妨從這個弱點上去贏他。」於是提議以不講話來決勝負,誰先講話誰就輸了,燒餅就讓贏的人吃;太太同意了,夫妻兩個人面對面坐著,中間擺著那塊餅,彼此一句話都不說的對峙起來了。

不久來了一個小偷,窺見屋子裡坐了泥塑木雕似的兩個人,一動也不動,這個小偷不覺心裡納悶起來,不知個中玄虛。可是一連幾小時過去了,兩個人還是不言不動,小偷於是大膽的一步一步走近太太的身邊,東摸摸、西碰碰,找不到值錢的首飾,就有意無意的對他吃起豆腐來。那個丈夫眼睜睜看著太太被人欺侮,竟然還是無動於衷,太太心裡又氣又急,終於忍耐不住,憤然起身戟指大罵:「你是個瞎子是不是?沒看到我被人欺侮嗎?」

想不到丈夫反而欣然色喜的跳起來,一把抓起那塊燒餅往嘴裡啃,還笑著說:「哈哈!你說話了,你輸了!這塊燒餅終於是我的了!」

像這樣一心計較人我之間的利害、得失,勝則生怨,負則自鄙,由此生出一切迷惑煩惱,是很難和平相處的,唯有去除勝負心,泯滅分別識,才能無爭自安,也才能證入虛空如實的法界。

由於彼此的互相計較、爭鬥,造成了種種愛憎。愛的時候,愛得纏綿熱烈,恨起來時,也恨得天地殊隔。太愛的人,愛得一分一秒也不能分離,稍一分開,就有了「愛別離」的痛苦;而對於不喜歡的人,一旦冤家路窄碰頭了,就有「怨憎會」的苦。所謂「愛之欲其生,惡之欲其死」,正是人我關係張弛的現象。

調和你我 泯除紛爭

人我之間的種種不和諧,都是因為沒有發揚慈悲心,沒有把別人看成跟我一樣,沒有把眾生看成同胞手足,反而你我互相猜忌乖隔,爾虞我詐、我虞爾狡的,自然容易生出一切是非、糾紛、煩惱。其實,你我之間是沒有界限和鴻溝的,應該如《金剛經》說的「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泯卻心理上沒有意義的種種猜忌對待。

有一戶人家祖孫三代同堂,有一次,小孫子調皮搗蛋,祖父看不過去,打了孫子幾巴掌。做兒子的在旁邊看到了,心裡氣憤,就自己打起自己的耳光來;祖父十分驚訝,問道:「你這是幹什麼呢?」

做兒子的振振有辭的回答:「你打我的兒子,我當然也要打你的兒子出氣啊!」

從社會的關係來看,如果不能認清或調和你我的關係,許多類似的愚痴見解,煩惱障礙就會層出不窮;如果能洞明人我一體的道理,自化化他,那麼種種的是非、種種的糾紛也就迎刃而解了。(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