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歸自給自足 有助減碳、提升社區健康 原民糧食系統 傳承文化、永續

編譯/韋士塔  |2025.03.01
365觀看次
字級
原住民把當地採集的植物製作成菜餚。圖/取自sicangu.co網站
非營利機構協助原住民自製食品。 圖/取自sicangu.co網站
非營利組織幫助原住民種各種蔬果。圖/取自sicangu.co網站
羅斯巴德保留地的拉科塔族,希望延續傳統。圖/取自sicangu.co網站

編譯/韋士塔

公正以及對氣候友善的糧食系統日益受關注,倡議者希望讓所有地區的人們都擁有「糧食主權」,且讓糧食系統更永續。在這樣的背景下,非營利組織「西坎古族」(Sicangu Nation)正幫助美國南達科塔州的拉科塔族(Lakota)原住民回歸傳統飲食,這不僅有助他們掌握糧食的自主權,降低對工業化食品的依賴,更能提升社區健康,並減少碳足跡及對氣候的衝擊。

西坎古族是拉科塔族的一支,傳統生活方式是狩獵和採集;為了幫助這個原住民族群找回傳統文化並獲得健康食物,相關人士以族名「西坎古族」為名稱創立非營利機構,推動食品、住房、教育以及身心健康等專案,而核心目標就是幫助原住民整合傳統文化與創新概念,實現糧食主權。

「西坎古族」的創辦人普拉特(Michael Prate)表示:「我們從食品開始,因為它不僅僅是一種需求,還是一股根植於文化和家庭的力量。」

「西坎古族」在南達科塔州的羅斯巴德保留地開設一個市場,每周三晚間讓原住民在此銷售各種食物;普拉特強調,這樣的市場不僅是銷售產品的地方,更是人們聚集、建立關係的空間。

這個市場其中一個攤位吸引許多人關注,「西坎古族」的原住民成員「快馬」(Fast Horse)展示了他所採集與培育的蘑菇。

「快馬」表示,拉科塔族面臨的糧食不平等問題,源自19世紀殖民者到來後,白人定居者大規模屠殺美洲野牛。美洲野牛不僅是拉科塔族生存的依賴,也是文化認同的一部分。因此,蘑菇成為他們生存不可或缺的元素;蘑菇不僅提供熱量,還是拉科塔族保持健康的關鍵。拉科塔族的飲食主要依賴於這些自然資源,而不是後來的乳製品和加工肉類。「快馬」說:「每一種蘑菇,都對我們特定器官有益。」

「快馬」是真菌學家,並在「西坎古族」組織擔任廚師,每天為約70名學生和工作人員準備餐點。他正在制定一套飲食指南,以便更好地反映當地的傳統食品和農業活動。他的目標不僅是提升學生的健康狀況,更希望重新喚起社區對本土食物的認識與尊重,讓新的世代理解這些傳統食材的價值,並將其融入日常飲食中。

「西坎古族」的成員摩爾(Karen Moore)指出,這種飲食方式是「依賴土地生活」,食用環繞在周遭的天然食材,包括所有自種的食物以及簡單的食物料理方法。採集當地植物,也是重要的一環。摩爾指出,親自採集和享用食物,能幫助原住民自給自足,更有助重拾傳統知識和技能,讓年輕一代重新認識文化根源。

「西坎古族」表示,該組織的目標是透過這些行動支持社區的飲食文化,推動食品主權和傳統生活方式再生。在這個過程,原住民的健康獲得提升,也建立對環境的負責任態度,喚醒他們對土地、食物和文化的珍視與重視,並展現他們在面對現代挑戰時的韌性與創新。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