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運用古老智慧 降低農藥濫用 陷阱作物 保護農作免受蟲害

編譯/韋士塔 |2025.03.01
437觀看次
字級
墨西哥農民在節慶前夕採收萬壽菊。圖/美聯社、取自earth.org網站
農民丹瓦德把陷阱作物的技術傳承下一代。圖/美聯社、取自earth.org網站
研發發現萬壽菊能保護植物免受蟲害。圖/美聯社、取自earth.org網站
萬壽菊常被用於園藝布置。圖/美聯社、取自earth.org網站
農民採收萬壽菊作為藥草原料。圖/美聯社、取自earth.org網站

編譯/韋士塔

印度農民丹瓦德(Rafik Danwade)正面臨農藥效果逐漸減退的困境,他種植的辣椒即使噴灑大量化學農藥,仍無法有效抵禦蟲害。於是,丹瓦德決定重拾他祖父在1970年代教給他的農耕智慧,開始在田地種植萬壽菊;丹瓦德發現,這些明亮的黃色和橙色花朵,在他的田地形成一道天然屏障,攔阻了企圖侵害辣椒的害蟲。

丹瓦德表示:「當前和未來問題的解決方案,有時候必須回顧過去才能找到。」

隨著氣候變化的影響加劇,氣溫和溼度升高,導致許多地區害蟲的侵襲更頻繁。鑒於化學農藥的效果衰退以及對健康的疑慮,農民們正轉向被稱為「陷阱作物」(trap crop)的古老智慧,保護作物免受蟲害。

陷阱作物的概念,是在田間種植小部分害蟲喜歡吃的作物,誘集害蟲,並有效地抑制害蟲的繁殖,或是種植昆蟲討厭的植物來驅蟲。農業專家解釋,陷阱作物是生物防治輔助誘引法,不僅吸引害蟲,也包括他們的天敵,進而有效抑制害蟲的繁殖。

丹瓦德種植的萬壽菊就是典型的陷阱作物,它產生的化合物對根結線蟲具有抑制作用,還能釋放驅趕蚜蟲和白蝴蝶的天然氣體;據1990年~1993年在印度進行的實驗,萬壽菊也是抑制番茄棉鈴蟲的良好陷阱作物。

丹瓦德表示,過去10年他見證氣候模式的劇變,降雨日益不穩定,溼度和熱度不斷上升,為害蟲提供理想的環境。他說:「祖父傳授給我的陷阱作物知識非常有用。」

聯合國彙整的資料顯示,害蟲導致全球農作物產量減少20%~40%,造成的經濟損失高達700億美元;因此,過去數十年來,農民依賴使用上極為便利,且效果出色的化學農藥;這已導致全球農藥使用量自1990年以來增加一倍。然而,農藥的濫用不僅提高生產成本,更對農民甚至消費者的健康構成威脅。據統計,全球每年約有3.8億起農藥中毒事件,導致1.1萬人喪生,南亞地區的農藥中毒狀況最嚴重的案例數量最高。

在健康考量及環保趨勢的影響下,農民試圖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轉而尋找更永續的解決方案,陷阱作物便是一種回歸自然的有效策略。

這類策略也正影響全球農業,例如義大利的研究顯示,甘藍科的陷阱作物有效減少甜菜的蟲害,中國大陸的研究則發現玉米能幫助棉花免於蚜蟲侵害;這些現象反映,當前農業生態系統面臨挑戰之際,前人的智慧再度受重視。

從事陷阱作物研究的澳洲墨爾本大學的研究員薩卡爾(Shovon Chandra Sarkar)表示:「陷阱作物能操控害蟲的活動,減少對農藥的依賴,為農民提供環保替代方案。」

薩卡爾表示,這種古老的智慧深具潛力,除了單一品種的陷阱作物,研究人員也成測試不同陷阱作物組合運用,為農民提供更創新、更有效且更永續的應對蟲害方式。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