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人道到佛道 3-3

文/星雲大師 |2025.02.27
572觀看次
字級
我們安住於佛道的身心中,不是要離開人間,佛是在人間當中,不是在人間之外的。圖/游智光

文/星雲大師

有人問:「天堂和地獄是什麼樣子的呢?」其實,地獄與人間是一樣的,也是需要穿衣、吃飯。地獄唯一不同的是吃飯,在吃飯時需要三尺長的筷子,地獄的人夾了一塊菜,由於是三尺長的筷子,所以永遠是送不到口裡的,當它轉向左邊,左邊的人就搶著吃,當它轉向右邊,右邊的人就搶著吃。因此,他就會罵人,為何吃了他的菜,所以地獄的人是天天吵架的。

天堂的人也是需要穿衣、吃飯,而且吃飯的筷子,也一樣是三尺長。不過地獄的人吃飯與天堂的人吃飯卻不一樣,天堂的人夾了菜不是給自己吃的,而是給對方吃,彼此夾菜給對方吃,雙方總是不停地稱道「謝謝」,整個天堂都是「謝謝」的聲音。

所以,助人、感謝別人即是天堂,而自私、執著即是地獄。我們要讓自己趣向佛道,要發揚自己的慈悲心,不要有仇恨心,要有為人的心,要有不計較的心,要有至誠的心,還要「慈悲喜捨遍法界,惜福結緣利人天,禪淨戒行平等忍,慚愧感恩大願心」。

1.慈悲喜捨遍法界︰佛教教義中無論是自利、還是利他,百千法門之中,以發心法門為最重要。談到發心,有四無量心,也就是要發慈無量心、悲無量心、喜無量心和捨無量心,「慈悲喜捨」是︰不僅拔除他人的痛苦,並不求報答的給予無限歡喜、快樂。

觀世音菩薩之所以給人尊重、給人稱念、讓人膜拜,就是因為觀世音菩薩有大慈大悲。喜捨,更說明了我們做一個佛教徒要把歡喜施捨予人,絕對的為人救濟苦難,絕對的給人歡喜,絕對的給人奉獻,能有如此發心,做人處事必定圓滿成功。

2.惜福結緣利人天︰在世間上,我們每一個人的日用享受都有一定的數量,好比我們在銀行存款,每個人或多或少都不一樣,這就是所謂的福報。一個人揮霍無度,好比銀行存款一直在減少;積功累德,銀行存款也就日漸增多。修橋鋪路、救人苦難都是積福的方法。古人一直勸導世人不要積財給子孫,只要積福,子孫就能享用不盡,可見福報就是自己的財富,要珍惜福報才會更有福報。

說到結緣,更是重要,世界上任何一個人都不能單獨存在,必須仰賴相互的法緣關係才能生存。有的人並不是聰明靈巧但很有人緣;有的人伶牙俐齒反而讓人討厭。有的人富貴,沒有人緣;有的人貧窮,反而很得人緣,這都看他平常是否與人結緣。

在佛經裡,記載著這麼一個故事︰阿難與目犍連同時出外托鉢,結果目犍連空鉢而返,阿難卻受到豐厚的供養。佛陀因此道出了以下的因緣︰有一群螞蟻被洪水所困,當時阿難以樹枝搭救它們,這麼一個方便結緣,普利了無數眾生。因此,結緣使我們人緣更廣,結緣讓我們獲得更多方便。

3.禪淨戒行平等忍︰現代人的修行,不是參禪就是念佛,當然也有不少是禪淨雙修;因為禪有生活禪,行住坐臥中也可以念佛。但無論是參禪或是念佛,我們都要以戒律來作為參禪念佛的準則。

今天的社會,我們常常會發現男女不平等、貧富不平等、智愚不平等、老少不平等、種族不平等、權勢不平等……佛陀曾經說︰「大地眾生皆有佛性。」所以,世界人類要能獲得真正的福祉,唯有平等才能達到目標。忍,不單是指忍耐,忍也是一種智慧。例如生忍是對生存條件的認識,法忍是對宇宙間諸法的了解,無生法忍是要我們對世間能有不生不滅、不增不減、永恆圓滿的世間觀。

4.慚愧感恩大願心︰人間最好的美德就是慚愧、感恩、願力。說到慚愧,慚者慚己,愧者愧他。慚者常覺學問不夠、發心不夠、慈悲不夠;愧者,常懷對不起人之心,對不起父母、對不起朋友、對不起社會、對不起國家。所以,愧就是修行。儒家的四維八德也就是要大家不忘羞恥之心,人有慚愧,才懂得奮發圖強;人有慚愧,才肯力爭上游,因此,慚愧羞恥是我們的美德。

感恩,才能擁有富有的人生觀,因為一個人沒有感恩之心,只懂得貪圖別人利益,是貧窮的弱者。菩薩發心時時度化眾生,一念發心度生就是感謝國家恩、感謝父母恩、感謝朋友恩。

哪一個眾生對我沒有恩惠?沒有農夫,我哪有飯吃?沒有工人,我哪有衣穿?沒有新聞記者,哪有報紙可看?士農工商、男男女女,哪一個人不在助長我們的生存?如此大恩大德,我們應該如何圖報?滴水之恩,必定湧泉以報,烏鴉尚知反哺,羔羊也懂跪乳,如我佛子,焉能不知感恩?

以上說人天道總共有五個,第一個是發心,要常常問自己是否已經發心了?第二個是要有信仰,我真的信仰了嗎?我是否已有了正信?我是否有持戒及守法?我是否有喜捨而布施呢?我是否有禪定的功夫呢?假若,這五個你都具備了,那表示你已經有了人天的福報,人道也就俱全了。接下來,就是要從人道至佛道。

人人皆有佛性 人人皆可成佛

有人會說:「成佛,不敢想。」因為佛對他而言是太高、太遠了,其實,那是失去了自我的尊嚴,因為人人皆有佛性,人人皆可成佛。你何不直下承擔呢?只要具足發心、信心、守戒、喜捨、禪定等人天道的條件,就能進入佛道。什麼是佛道?



無你無我無對待生死的超越觀是佛道,

看一切眾生如親人般的慈悲觀是佛道,

世界與我都息息相關的緣起觀是佛道,

無私無欲無求無彼此的平等觀是佛道,



自覺覺人是佛道,

自利利人是佛道,

奉獻他人是佛道,

尊重別人是佛道,

融和大眾是佛道,

慈悲喜捨是佛道,

……



在佛道裡沒有你、我的差別對待,所以是無我相、無人相、無眾生相、無壽者相;假若你能建立起平等觀,那你就有佛道了。

沒有生死,就是佛道;沒有欲染,就是佛道;沒有對待,就是佛道。我們安住於佛道的身心中,不是要離開人間,佛是在人間當中,不是在人間之外的。假如你將一切眾生都看成是我的親人,把一切毫無相關的,都將他看成與我息息相關的。甚至於,你將它當成是你身上的一個爛瘡,雖然它是不好的,但是,如果你好好的照顧它、愛護它,那它就不會再長出來了。假若你將所有人都看成是我的兄弟姊妹、我的家人、我的鄰居、我的同事、我的同胞、我的同鄉,同是眾生,只要你跟他一同,那你就會發慈悲心來包容他。你有了慈悲觀,每個人都會變得很可愛的。

假如您覺悟到有緣起的觀念,所有一切眾生皆與我們有關係,大家都能和平相處。假如我無私、無欲、無求,我非常的安心自在,能安住於身心中,而有了無住觀,也就天下太平了,人人趣向佛道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