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電影哪吒的文化效應

 |2025.02.27
685觀看次
字級

社論

近來中國大陸動畫電影《哪吒2》紅遍各地,大陸票房已逾一百三十幾億元人民幣,連帶的大陸文化軟實力的增長,也引起世界各種議論。議論來自比較:當大陸以一部電影贏得近六百億元新台幣票房之際,台灣居然為了文化部一一四年預算原編列二百九十億元,被立法院刪除十一億元、凍結三十四億元,而動員文化人連署抗爭。抗爭的理由是文化界「沒有補助會活不下去」。

如此對比,讓人難過。因為文化的活力,來自創造,所有作品,無論影視、音樂、舞台劇、文學創作,創造者要面對的,是爭取閱聽大眾、讀者;如今不以聽眾為目的,不以創造力為追求目標,反而將目光對準政府補助,其器宇,未免太小了。

在上世紀八○、九○年代,台灣的影視、音樂、文化作品,曾是大陸學習的標竿。民歌手、電影導演,都是大陸年輕創作者學習的偶像。曾幾何時,台灣已失去了領頭羊的位置,反而在大陸的經濟崛起後,挾著豐厚的投資實力與創新的製作團隊,不斷創作出讓人眼睛一亮的作品。冷靜的來看,這部電影所顯現的,正是兩岸影視製作環境的差異吧。

《哪吒2》這部電影的特別之處,是它源自於《封神榜》的故事。早期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曾拍過以傳統水墨為底蘊的動畫片,其美感自成一格,與歐美或日本動漫大不相同,自有一種水墨畫的美感。而近年新出品的《哪吒》一與二,則又有所創新。不僅在人物與故事的塑造上,打破窠臼與過去不同,且為人物創造新的原型,再結合《封神榜》的仙界故事,打造出全新的內容。

最重要是它所使用的美學元素,是結合各種中華文明的傳統與西方科技特效。有三星堆的面具造型、青銅器、水墨、少數民族服飾、漢服、音樂等,更有學自美國漫威英雄的快節奏與閃電特效等,各種中西古今美學元素,毫不違和的揉雜在一起。不得不說,大陸年輕一輩的文化創新真的學得很快,特效製作的能力也因曾幫好萊塢做後製,而培養了不少人才。這些人才與技術的積累,再配合上劇本與故事的創新敘述能力,結合了當前的電影娛樂市場,終於有投資者敢於投入,始得成就一部動畫大片。

反觀台灣,這些年來在去中國化的政治意識影響下,已對中華傳統文化棄之如蔽屣,甚至對傳統文化心存排斥。像《封神榜》、《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明明是可以創作出新作品、新遊戲的經典,早已少有學生在讀。排斥了這些深厚的文化底蘊,創作者如無根蘭花。我們轉頭看看日本,他們僅僅是從《三國演義》,發展出至少四、五十種電玩遊戲,賺了多少智慧財。更不用說,去年的《黑神話:悟空》,讓大陸的遊戲產業大賺一票。

一部賣座的動畫的IP隨後可以衍生出許多相關產品,從公仔到遊戲,從服飾到公仔,有太多產品了。它甚至可以變成一個產業,這一點好萊塢已做了示範。

再從內容來看,《哪吒2》最動人的,無疑是那種年輕世代帶著自信與勇氣,要去闖天下,創造新未來的志氣,讓人看見青春和生命力。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