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從人道到佛道 3-1

文/星雲大師 |2025.02.25
631觀看次
字級
學佛就是學習本自具足的佛性,信佛也可以說就是相信自己,自己的如來種性無缺無餘。只要發心正,立願廣,所求的佛法自然能圓滿成就。圖/游智光

文/星雲大師

佛教將所有一切眾生歸納為十個層次,人屬於中間的層次,最高層次的是佛。最低層次是地獄,比地獄好一點的是餓鬼,再來就是畜生、阿修羅、人、天、聲聞、緣覺、菩薩、佛,這就是所謂的十法界。

高的四個層次稱為四聖,低的六個層次稱為六凡。四聖是指佛、菩薩、聲聞、緣覺;而六凡又分為三善道與三惡道。三善道是指天、人、阿修羅,三惡道是指地獄、餓鬼、畜生。一個人,一天裡,起心動念中,游離於天堂地獄,不知來回多少次;一念善心起即在天堂;一念惡心起即在地獄。

我們要如何讓自己的習氣不斷昇華,從人到天,菩薩到佛道。以下舉出五個條件,若具備了,那麼今後人天福報也就具全了:

一、發心

《勸發菩提心文》說:「入道要門,發心為首;修行急務,立願居先。」參禪學道,應該以發心立願為下手的工夫。在世間上,讀書求學,做人處事,也都要立定自己的志願、目標,如果人人肯發心為人,就能為世間點亮明燈,增加熱力。發心就是開發心裡的天地,開發心裡的財富、能源。我的心有多大,其成就就有多大,所以發心是個不可思議的力量。

所以我們要發心忍耐,不計較芝麻綠豆的小事;我們要發心尊重待人;發心用和睦與親朋好友相處;發心將家庭左右的環境打掃整潔;發心不說惡言;發心不動惡念;發心念佛、拜佛;發心見到人,先給人一個笑容;發心見到人,先跟人講話;發心見到人,先和人打招呼;我發心勤勞;發心不怕吃苦;我發心守信用,不虛偽;發心正正當當多賺一點財富,以利益社會大眾;發心吃飯,不管菜好不好,只要發心吃飯,都會吃得很歡喜、很滿足;發心睡覺,不管床鋪好不好,都會感覺睡得很甜蜜,很舒服;發心打掃、洗刷,只要發心打掃,不管環境多髒亂,都能清理得洗然莊嚴,最後必能為自己掃出一片明心見性的天地;發心走路,就不怕路遠;發心爬山,就不怕山高;發心助人,就不怕辛苦,其心裡的財富、力量,則會不斷的開發來幫助別人;發心做人,就會將人做好;發心升天,就絕對會升天;發心讀書,就會將書念好。

求佛法,要真正的發心。學佛就是學習本自具足的佛性,信佛也可以說就是相信自己,自己的如來種性無缺無餘。只要發心正,立願廣,所求的佛法自然能圓滿成就。

二、正確的信仰

正信是什麼?知道一切事情皆有因果,相信因果就是正信,相信一切世間因緣都是緣起的,這就是正信。《法句經》云:「應時得友樂,適時滿足樂,命終善業樂,正信成就樂。」有信仰就有力量,有信仰就會有寶藏,有信仰就會有目標。

以下略舉四點說明正信的重要:

1.正信如琴瑟妙音。有了正信以後,每天聽到的都是好的話、好的音聲,那些邪魔外道就不會來擾亂。

2.正信如明鏡照人。已有了正信,就好像一個光明的鏡子,可以將自己本來面目看得清清楚楚,在正信裡面,面對因果、得失等都不會怨天尤人。

3.正信如大地安穩。正信就好像大地,讓人面對困境如履平地,能安穩地走過。

4.正信如日月星光。有正信的人如日光朗朗的照耀,如月光的清涼感受;日月星光可指引我們方向、將黑夜點綴得更美。

我們應將正信的教育向下扎根,使人們從小就有根深柢固的善惡因果觀念,長大後,就知道要惜福結緣、勤奮工作,而不會為非作歹、強取豪奪。從根本上下手,不但使佛教流傳深廣,更能根除時弊,創造一個富而好禮的社會。

三、守法

依佛法而言,守法就是守持戒律。一般人聽到戒律都會很害怕,以為受了佛教的戒律,就會處處受限,甚至覺得出家人才要受持戒律。其實,守戒並不是在家人或出家人的問題,只要是人都須要守法,不信佛教也要守法,難道不懂法律就能不守法嗎?或是不受戒就可以不持戒律嗎?其實守法才有保障,才有自由。

佛教的五戒,是做人的基本條件,假如我們到監獄做調查,會發現那些失去自由的人,都是犯了五戒!五戒的內容是指不殺、不盜、不邪淫、不妄、不酒。

殺人、傷害、毀容或者是毀屍滅跡,這一類的就是犯了「殺戒」;貪汙、侵占、綁票就是犯了「盜戒」;妨害風化、妨害家庭、重婚、強姦、逼良為娼,這些都是犯了「邪淫戒」;造謠、挑撥離間、毀譽、仿商標、仿產品,這些都是犯了「妄語戒」。有人說,那喝酒應該不算犯罪吧!

佛教的戒律分為性戒與遮戒二種,性戒是其本身就是罪行,係社會普遍承認之罪惡,並有法規制止之,即使不制定法規,犯了未來必定受報,如殺、盜、淫、妄。遮戒則是為防止犯罪而設,如酒戒即是。有個例子可說明喝酒種下犯戒的因:有個人想喝酒而沒有下酒菜,隔壁有隻老母雞跑來,他便將牠捉來殺了下酒吃,這就犯了偷盜戒及殺戒,此時隔壁的女主人回來了,問他:「你有看到我的雞嗎?」他說,「沒有看到。」這就是犯了妄語戒,又因為他喝了酒失去理性,見鄰居女主人很漂亮,則對他不禮貌,而犯了淫戒。這就因喝酒,殺、盜、淫、妄都一起犯了。

佛教所指的酒,不一定是專指喝酒,所謂刺激品,使我們迷醉、迷失本性的,像迷幻藥、強力膠、嗎啡、安非他命、鴉片,凡是能令人們失去理智的東西,都是屬於犯了此條戒。

這個社會之所以讓我們不能安心自在,是因為大家沒有持五戒,才使得居息不安寧、不自由。五戒中殺生就是侵犯我們的身體及生命;偷盜就侵犯了我的財富;邪淫就是侵犯了我的名節及身體;妄語就是侵犯我的名譽及信用,飲酒是糊里糊塗的跟別人無理亂來。所以,戒如闇遇明,貧人得寶,如果人人能守戒,家庭就有規範,社會也有法制。

以下略舉幾點說明戒的重要:

1.戒如良師,指引我們的人生方向。

2.戒如軌道,規範我們的身心行止。

3.戒如城牆,幫助我們抵禦五欲六塵盜賊的侵襲。

4.戒如水囊,滌去我們的塵垢熱惱。

5.戒如明燈,照亮我們的前途光明。

6.戒如寶劍,斷除我們的貪心欲念。

7.戒如瓔珞,莊嚴我們的道德人格。

8.戒如船筏,度脫我們到達涅槃的彼岸。

所以,佛陀在《遺教經》中明示:大眾應當尊重波羅提木叉(戒)為師。

守戒可以得長壽、財富、家庭和諧、健康、聰明、智慧、名譽及信用:假若你不殺生而放生,就會得到長壽;你不偷盜而布施,就可以得富貴;你若不邪淫而尊重大眾,那麼就可獲得家庭和諧;你若要求名譽及信用,就要不說謊而說好話;你若要有智慧,就不可以吃刺激的東西,也不可以喝酒,身體健康,智慧就會很清明。(待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