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宋易儒
文/宋芳綺
孩子大了,父母最重要的課題是──學會放手。放手,並非是從此不聞不問,而是對孩子的抉擇尊重與信任。
易儒大學剛畢業,曾經有些許迷茫,不知自己能做什麼?該做什麼?我總告訴他:「不急,慢慢想,想定了,就全力以赴。你做什麼媽媽都支持,只要你是憑著自己的勞力、正當的職業養活自己。」當兵前夕,他突然說,想出國把美語學好。我雖不是經濟闊綽,卻仍支持他的想法。他曾好奇地問我:「媽,你為什麼同意我出國?別人出國是念研究所,拿學位。我出國只是學語言。你不會覺得我在浪費錢?」我說:「出國可以開闊視野、增廣見聞,順便多學會一種語言,怎麼會浪費錢?」
可能,我的血液裡有著流浪的細胞,也是個喜歡旅行的人。年輕時,每工作半年必定要出國旅行,即使花光積蓄也不足為惜。我認為,旅行是生命重要的養分。旅行,可以打開眼界、可以重整思惟、可以廣結善緣,更可以磨練出應變能力。
一次又一次的自助旅行,讓我體驗不同國家的風土人情,讓我享受獨處時的寧靜,讓心靈得到沉澱與休憩。每一次的旅行,都讓我得到生命的新能量。也因此,我非常樂意讓易儒去旅行。
易儒還小,我就帶著他四處採訪、旅行。在易儒的學習歷程,我從不花錢讓他去補習,即使成績敬陪末座,我也不心急。我知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但那條路不是擠向成績或分數的窄門。與其把錢花在分數的較量,不如存下來,讓他出國旅行。在易儒每個人生階段的跨越,我都送他一份特別的禮物。國小畢業,我讓他參加非洲體驗營;國中畢業,我讓他參加泰緬邊境公益旅行;高中畢業,他和同學前往菲律賓參加英語夏令營;大學畢業,到澳洲遊學。雖然,旅行沒有帶來實質上的回饋,但我相信,孩子的身心已獲得各種滋養。
在我的成長過程,我很感謝父母給予我自由,允許我做自己。雖然他們不能明白我的抉擇,但是願意成全我。也因此,當我成為母親,我也願意支持孩子的想法,給他機會去探索自己的人生。
孩子大了,有自己的想法,就要放飛,讓他自由展翅,翱翔在屬於自己的天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