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死自在】有感於瓊瑤女士辭世的生命省思與對大眾的衷心建言(十二)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2025.02.23
500觀看次
字級

文/慧開法師(佛光山副住持、南華大學榮譽教授)

8.有情眾生的「生」絕非偶然,而是必然。(續)

上周引述了《瑜伽師地論》的內容,來解說生死的奧祕,現在繼續為大家解惑。

之前談到眾生因無明煩惱的牽引,「我愛」(我執)沒斷除,臨命終時我愛就會現行,因而極度恐懼「自我」將就此消滅,於是強烈地執著自我,由此產生「中有」(中陰身)。然後依其個別習氣、業力與因緣條件,投胎到下一期生命。由此可知,我們的「生」絕非偶然,而是必然。

我們要來人間投生,當然要有父母願意生育我們,但父母的結合只是我們投生的「緣」,而非根本的「因」。眾生投生世間的「根本原因」是「無明」與「我執」;只要無明未斷、我執未除,就會被業力與習氣牽引,不斷地在「六道」之間生死流轉,生了又死,死了又生,輾轉相續。

如果想要脫離生死流轉的苦惱,就必須要斷無明、除我執,而想斷無明、除我執就必須要修持佛法,要有「聞、思、修」三慧、「戒、定、慧」三學的實踐功夫。

若是證到「預流果」(亦即初果)與「一來果」(亦即二果)的行者,此時他的我愛仍然會現行,也會有中有生起;然而,這些預流果與一來果的行者,對於此時生起的我愛,會用智慧力不斷推求它的虛實,將它制服而不執著,有如大力士與體弱者互相捔力,而能夠制伏之。若是證悟到「不還果」(亦即三果)的修行者,此時他的我愛就不再現行了,也就不會有中有生起。

證到初果的行者還會再來人間七次,證到二果的行者會再來人間一次,所以稱為「一來果」,證到三果的行者因為我愛不再現行,所以不會再來人間,而直接上生四禪淨居天,故稱為「不還果」,然後在那裡進證四果阿羅漢,永斷生死輪迴。當然他還可以進一步發菩提心,回向大乘,進修菩薩道,普渡眾生。

行文至此,我心中深覺感慨的是,芸芸眾生對於生死大事的認知與理解充滿了矛盾與弔詭,一方面,將生死問題想得很神奇、玄妙,遠離了問題的核心本質,另一方面,又將生死問題看得太簡單、天真,誤以為用一個簡單的答案(譬如「安樂死合法化」),就能一勞永逸地解決生死問題。

我思考生死問題至今已歷五十四年,臨終關懷的實務經驗也超過三十年,親眼見證過太多或好或壞的實例,我毫不藏私地跟大家分享,如願善終安詳往生是絕對可以做得到的,但一定要及早準備,而且要依教奉行,諸如我一再強調的「生死自在六千萬」心法口訣(請上網搜尋)。總之,面對生死大事,我們亟需要的不是一個簡單的答案,而是全盤的理解與一整套的因應策略,敬請大家仔細閱讀我的文章及著作,或觀看我的YouTube演講影片(請上網搜尋)。

9.如果……(What if ……)

像瓊瑤這樣有豐富人生經驗的多產小說作家,卻又十分堅持「無神論」,確實是很難去對她「傳教的」。然而到了人生的最後旅程階段,針對生命的「終極意義」與「終極關懷」,人類是否有靈魂?乃至三世生命?瓊瑤雖心存懷疑,但在內心深處還是有所期盼的,可惜且遺憾的是,瓊瑤沒能跨出「想要探索一番」的那一步。

在終極關懷部分,我們是否能從「瀟灑走一回」,向上提昇到「瀟灑去來走幾回」?這是值得思考與前瞻的課題。面對這種生命終極意義的可能性,瓊瑤實在要放下成見,打開心胸與視野,虛心探索一番。很可惜也很遺憾,她錯失了這樣的因緣與機會。

針對瓊瑤女士的人生最後一哩路,我們萬分的婉惜與遺憾,真希望能有機會對她說:「如果已經有一種更好的方式瀟灑去來呢?」(What if there is already a much better way of graceful departure and returning﹖)

10.愛不重不生娑婆,「愛」需要轉化與昇華

信樂團(Shin Band)有一首歌〈死了都要愛〉,歌詞中有這麼一段:

死了都要愛 不淋漓盡致不痛快 感情多深只有這樣才足夠表白

死了都要愛 不哭到微笑不痛快 宇宙毀滅心還在……

由此可見,世間的「愛」在當今社會有超乎尋常的影響力,這也呼應佛典所云「輪迴愛為根本」、「愛不重不生娑婆」,「愛」就是生死輪迴的根本。因此在這個世間,我們不可能否定「愛」,也不可能抹煞「愛」。

然而,世間的「愛」是與「無明、我執」相應,因此造成種種的痛苦、煩惱,所以我們也不能沉淪於世間的「愛」,而是要將「愛」轉化與昇華為菩薩道的「慈悲」。人間佛教的「慈、悲、喜、捨」就是將「愛」轉化與昇華的祕方與解藥,我由衷地祝禱,回向給瓊瑤,祈願她在未來世能夠跨越出「愛」的牢籠,走出「慈、悲、喜、捨」的菩提大道。(全文完)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