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羊補牢】病毒起源追追追

文/大衛‧逵曼 譯/葉文欽 |2025.02.23
816觀看次
字級
《爭分奪秒:科學與病毒的玩命競速》。圖/時報出版提供
了解一種新病毒的起源,可以避免重蹈覆轍,並有助研發治療藥物和疫苗。 圖/123RF

文/大衛‧逵曼 譯/葉文欽

人體內駭人的新病毒都極可能來自於人類以外的動物,或者說都來自於儲備宿主,那麼找出這個宿主就是最優先的任務,只不過這種任務有可能馬上就宣告成功,也有可能一拖幾十年,但謎團還是一直遲遲未解。



當一種新病毒忽然出現在人群裡造成感染時,最先要追問的其中一個問題一定是:它從哪裡來的?畢竟每個東西都自有出處,病毒也不能例外。我們之所以急於想要了解一種既陌生又危險的病毒源自何處,原因有好幾個,例如可以避免下次又出現這種意外狀況,或是有助於我們了解該病毒的生物特性,因為對於研發治療藥物和疫苗來說,了解病毒的生物特性,包括它的演化史,乃是至為關鍵的一步。

可是追溯病毒的源頭通常都不是什麼簡單的事,而且很花時間,傳染病學者們心裡很清楚,一個病毒「對人類來說很新」,並不代表它就是新出現在世界上的,而「科學上的新發現」也不必然代表那個東西對人類來說是什麼新鮮事。

一九七六年,伊波拉病毒在人類社會裡爆出疫情,讓大家首次聽聞此名。當時病患集中在薩伊共和國(即現在的剛果民主共和國之前身)北部一間偏遠的教會醫院;而差不多在同一時間,蘇丹(今日南蘇丹共和國的前身)南部的一家棉花工廠裡也爆出疫情,雖然跟薩伊出現的病毒在親緣上很接近,但這裡出現的伊波拉病毒其實屬於蘇丹病毒,兩地疫情一起爆發也純屬巧合。

這兩種伊波拉病毒(或者只有其中一種)也許早在許多個世紀以前就已經出現在非洲中部,多年來不僅引發了多起可怕疫情,也造成當地村民一波波小規模的死亡,只是一直沒有獲得外界關注而已。科學家們常會用「新興」和「再發」兩個詞彙來形容病毒,美國疾控中心甚至還發行了一本期刊來專門討論這個領域,名字就叫做「新興傳染病」,因為他們知道,一種新出現在某種宿主身上的病毒,之前一定從另一種宿主身上興發而來。

人體內所感染的新病毒,大多都是慢慢從野生動物身上(更準確地說,是從哺乳類和鳥類身上)傳播過來的,有時候也會通過家畜家禽來傳播,其他還有少數的可能例外,例如全部或局部使用自然界病毒的部分基因在實驗室裡合成新病毒。從理論上來說,新病毒也有可能是從爬蟲類、兩棲類甚至植物身上溢出到人類這邊的,但是就算真發生過這種事,一定也是極其罕見的。雖然有些人類感染到的病毒,例如西尼羅河病毒和東部馬腦炎病毒,它們也會出現在人類圈養的蛇類和鱷魚身上,不過這種情況裡爬蟲類所感染的也還是人體內的已知病毒。

另外,像是蚊子、蜱蟲等特定的節肢動物雖然會傳播病原體,例如黃熱病病毒、非洲豬瘟病毒、登革熱病毒、茲卡病毒等,但這些昆蟲和蛛類只會把病毒傳播到人體之內,其本身只是病毒載體而非病毒的儲備宿主,因為牠們是主動找尋人類宿主,而非被動溢出身上的病毒。如果做的假設跟病毒學界的專家一樣,都認為人體內駭人的新病毒都極可能來自於人類以外的動物,或者說都來自於儲備宿主的話,那麼找出這個宿主就是最優先的任務,只不過這種任務有可能馬上就宣告成功,也有可能一拖幾十年,但謎團還是一直遲遲未解。

破解熱血病之謎

一九六三年,有一位兩歲的男孩在玻利維亞北部小鎮聖華金(San Joaquín)病故,他患上了一種後來被稱作玻利維亞出血熱的疾病,而在他的脾臟裡則分離出了首次現身的馬秋波病毒。聖華金這個地方位在貝尼省(Beni)境內靠近巴西邊界處,是莫霍斯(Moxos)平原跟亞馬遜雨林接壤的最西處。

其實這個疾病早在一九五九年就已經被發現了,當時的感染者是一名在聖華金以西約十二英里處過著自給自足生活的農夫,名字叫做奧古斯托‧阿瓦羅馬(Augusto Avaroma),他出現了發燒、嘔吐、鼻子出血的症狀,而且口腔和腋下還出現了紅斑,雖然他的妻子想餵他喝水,但是他幾乎無法吞嚥,即便如此,一周後這個熱病就消退了,阿瓦羅馬也活了下來。

然而,接下來又陸陸續續出現了更多病例,只知道大部分患者都是其他鄉村地區的男性,但致病原因一直不清楚,終而在一九六三到一九六四年間爆發大規模疫情,患者大多集中在聖華金小鎮上,最後累計通報了六百七十三個病例,其中有一百一十三例死亡。這次的疫情引起美國在巴拿馬的一個疾病實驗室的注意,這個叫做「中美洲研究單位」(Middle America Research Unit)的實驗室隸屬於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國衛院派這裡的科學家成立一個因應小組到聖華金去,帶頭的是一位年輕的醫生兼病毒學家,名字叫做卡爾‧強森(Karl M‧Johnson),他後來會成為新興病毒性疾病這個領域裡的傳奇人物和英勇先鋒,而這次出馬破解玻利維亞出血熱之謎,就像是福爾摩斯的第一個案子那般精采。

(摘自《爭分奪秒:科學與病毒的玩命競速》,時報出版)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