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英文不是藉口

文/九里安西王 |2025.02.18
368觀看次
字級

文/九里安西王

其實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只要雙方都能了解對方意思,目的就達到了。那些大腦真正聰明的人,管他什麼「玻璃天花板」,一口破英文仍然可以找到成功的出口。



精通一種語言,應該包括聽、說、讀和寫,但是說得好未必最難,口音才是最難超越的門坎。許多外國神父住在台灣一輩子,國語說得非常流利,口音卻永遠改不了。

馬州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是全美大學名列前茅的頂尖大學,除了全球第一的醫學院外,工程學院也非常優秀。學院中最大的電腦相關科系有三百多位教授中,民國七○年代就有不少華人教授,他們大都是早年來自台灣的早期留學生。

當年我修電腦碩士時,還沒有網際網路(Internet),但區域網路(LAN)的概念已日漸成熟,所以這門區域網路課非常熱門。

第一次上課時,一開口就聽出他是台灣人,因為連說英文都有濃濃的閩南腔。點名時,一位台二代ABC同學的名字是Mathew Chang,他直接用中文念「馬修張」,那位同學居然也舉手。課後,他說:「我知道我姓張,我爸在家也叫我馬修。」

好在教授知道自己的英文發音有口音,他會將專有名詞邊說邊寫在黑板上。儘管學期剛開始的一兩個星期,美國同學紛紛抱怨聽不懂,後來大家習慣了,也聽得懂,主要是教學內容也經得起學生的挑戰,漸漸也就沒人抱怨了。

其實對華人來說,印度人的口音應該更難適應,聽似亂捲一通的捲舌音,加上完全不同的腔調,要很長時間才能聽習慣。

但是對老美而言,卻比較聽得懂印度人的英文。一位與我熟識的美國朋友說:「你們華人、韓國人或日本人說英文不僅發音不正確,文法又常將過去、現在或未來式混在一起,真怕猜錯你們的意思。僅管印度人的口音也怪,但是他們的文法比較少有錯誤,至少我不用猜。」甚至有些老印自認為學的是正統英式英文,還會糾正老美的英文文法,難怪今天許多歐美跨國大企業的高管和總裁有很多印度人。

經過數十年的演化,近些年台灣新生代的國語逐漸沒有了閩南語腔,也少了外省腔,在華語圈中獨樹一格,卻也發展出獨特的英文發音,例如全世界只有台灣腔把「G」念成「居」。

曾有一位管理公司所有的電腦硬體和應用軟體的台灣同事小同,他書寫的英文報告或電郵沒有太大問題,只不過說話時,經常說不出一句文法正確的英文,如果心一急就面紅耳赤,台灣腔的口音還夾雜著中文。

有一天,我很好奇地問他的白人經理:「你聽得懂他的英文嗎?」

「剛開始,我真的聽不懂他在說什麼,現在習慣了,只要能抓住他的重點字,也沒有太大的問題。」

不過同樣是第一代移民或留學生,大多數女生的英文口音似乎比男生好很多,第二代ABC就更少有口音的困擾。有一次,應邀在中文學校的中文演講比賽當裁判,「我的爸爸」是最多小朋友選擇的主題。他們的文稿應該都經媽媽幫忙整理,不約而同一起吐糟爸爸的破英文。

有位初中的小朋友說:「我的爸爸雖然是博士,在美國國家健康總署(NIH)工作,但是他的英文說得很爛。」

我相信那是他的真心話,只是沒想到,他竟然接著說:「真不知道,憑他的破英文是怎麼當上主任(Director)?」

還長長地「唉……!」了一聲,引起轟堂大笑。

但是笑歸笑,如果連華人小孩都不肯忍受自己父親的破英文,如何要求主流社會認同。留美的第一代華人移民,多的是國內外名校畢業的高材生或博士,破英文卻往往是無法打破主流社會「玻璃天花板」的藉口之一,成為永遠的痛。

早年我還在蒙大念研究所時,指導教授是一位聰明絕頂的人,偶爾心血來潮跟我學幾句中文,每當他重覆我示範的中文時,聽到他說中文的當下,我心中的直覺反應竟然是:「好笨,這麼簡單的中文,在他的口中,竟然聽起來像一個智障!」

當時讓我心頭一驚,如果我的英文說得不夠道地,或文法不正確時,是否也會讓聽我說話的美國人,有相同的感覺呢?

台大畢業也是馬大博士的老傑,認識他時,四十出頭已是公司裡的一個小主管。我們私下用國語聊天時,他的反應極快且幽默風趣。但他說英文時就是口音太重,不知道上過幾次英語正音班,始終改不了台灣腔的英文。

一天在公司的演講中,他在台上侃侃而談,我突然聽到耳後飄來極輕的一句:「連英文都說不好,還想……!」用斜眼瞄一下,居然是另一位經理,也是他的死對頭。

後來好幾年都沒有機會升遷,他乾脆離職創業,開了一家生技公司,自己當老板,做得風生水起,還用台灣腔的英文接受電視訪問,可見破英文並未阻止他的成功。

同樣道理,上世紀七、八○年代,美國鋒頭最健的國務卿季辛吉,十五歲才從德國來到美國,一口濃重的德國口音,也沒阻礙他飛黃騰達。

其實語言是一種溝通的工具,只要雙方都能了解對方意思,目的就達到了。那些大腦真正聰明的人,管他什麼「玻璃天花板」,儘管缺少語言天分,一口破英文仍然可以找到成功的出口。畢竟只要是鑽石,總有一天會發光。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