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閃文集】無限延伸的波點 文/林一平 |2025.02.18 語音朗讀 246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草間彌生的軟雕塑作品 圖/林一平草間彌生以圓點的強迫幻想作品 圖/林一平草間彌生的人體網格作品 圖/林一平 文/林一平2024年12月到2025年5月,北師美術館舉辦草間彌生(Kusama Yayoi; b. 1929)的「軌跡」與「奇跡」個展。草間彌生將「圓點的強迫幻想」轉化為驚人的藝術創作,深深吸引了我。年輕時,我曾因電腦的二進位結構(0與1)喜愛點畫,希望藉由這些統一的小點反映出規律之美。而草間彌生的圓點則大小不一,帶著獨特的藝術張力與生命力。草間彌生出生於日本松本市,自稱為「強迫性藝術家」(obsessional artist),以廣泛使用波點和無限延伸的概念而聞名。她的創作跨越繪畫、雕塑、服裝行為藝術與裝置藝術,呈現普普藝術與極簡主義等多樣風格。根據她的自述,童年因母親懷疑父親外遇,強迫她跟蹤父親,這段經歷讓她身心受創,並開始出現滿是波點的幻覺。這些幻覺貫穿她的藝術生涯,對其作品產生深遠影響。1944年,她被徵召到工廠縫製降落傘,從而掌握了軟雕塑的技術。草間彌生於1948至1949年間就讀於京都市立美術專門學校,她1950年代初的作品帶有濃厚的日本傳統膠彩畫風格,顯然受美術學校短暫學習的影響。然而,家庭矛盾與藝術追求促使她於1957年移居美國紐約。在離開日本前,她銷毀了大量早期作品,展開嶄新的創作旅程。她在紐約早期創作了「無限網」(infinity net)系列繪畫,這些作品以數千小筆觸構成,密集覆蓋於畫布,似乎無視邊界,延伸至無窮。這些網格結構表現出「點」的幻覺,挑戰繪畫的物理與心理界限。例如,她的一幅人體創作中,乍看之下是藍色的人體布滿黃色不規則點,實際上是藍色網格覆蓋於黃色背景之上,製造出視覺錯視效果。這段時期的作品為觀者帶來幾近催眠的感受,也預示了極簡主義運動的興起。不幸的是,在白種男人的藝術圈,她很難被認可。1973年,她搬回日本,由於太過激進與前衛,不容於日本風俗,於是自1977年起選擇住在精神病院。儘管如此,她仍持續創作,並撰寫超現實主義詩歌與小說,例如《克里斯多福街的流浪者洞窟》(1984)與《天地之間》(1988)。2017年,她在東京成立了一座博物館,集中展示其藝術作品。草間彌生承認自己有精神病,曾說過:「我不想治好我的心理疾病,我想要運用它們作為我創造藝術的力量。」國學大師章太炎說:「自古以來,大學問成大事業者,必得有神經病才能做到。」草間彌生是最好的詮釋。她的個展中,那些強迫般重複的波點與無限延伸的裝置,讓人深刻體會藝術如何超越個體,成為與世界聯繫的橋梁。在草間彌生個展,我很享受「圓點的強迫幻想」的感覺。 前一篇文章 燈燈相續照大千 下一篇文章 破英文不是藉口 熱門新聞 01紐國馬努考東區警局培訓 北島佛光山召開2025.10.2802【樂齡遊學】 圓夢 現在就啟程2025.10.2803三好校園共識營 306校推教育向善2025.10.2804【遊藝筆記】蘇東坡的黃州赤壁 (下) 2025.10.2805【生活練習題】 讓愛更有彈性2025.10.2806空氣變蛋白 新肉革命來襲2025.10.2807波蘭「光之花園」燈光展2025.10.2808逕至醫學中心就診 部分負擔將加5成2025.10.2809佛光童軍北區歡喜木頭車 歡樂競賽2025.10.2810從地涌出一朵淨蓮 寫於南華大學三十周年前夕2025.10.28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觀我望己】 追日,散策旅程 上父親的山水【遇見荷】 呼喚你的名字【獻給動物朋友的詩】異獸派的「偶」遇——喚起童心的赤子狐狸【王文靜看世界】到「月球」住一個星期──喜馬拉雅「木斯塘」【植物筆記】 花上發芽的孩子 作者其他文章【閃文集】 一生擁抱自然——珍‧古德【閃文集】 光影的旅人 ──勞勃.瑞福【閃文集】從情書到文學的永恆之花【閃文集】羅蘋的情人【閃文集】黃金杯【閃文集】印刷的奇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