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妙南法師(佛光山叢林學院院長)
寒假,叢林學院以《法華經》作為朝暮課誦, 益發感受到身為佛光弟子之甚深因緣與家師星公上人無上悲心為護。經中大富長者知失散五十年的孩子,心意愚劣,於是自著弊垢衣,執持除糞之器,漸行感化;正如佛陀在法華會上,費心度化自以為無貪無著、無所希求的二乘弟子,以方便力,終於調柔其心。
猶記得某次的佛光會上,家師對著我感嘆:「你太晚回來了,我老了,快教不動了。」當時我自以為幽默答道:「不會啊!師父,我現在跟在您和師兄長身邊也覺得收穫很大。」而今自知慚愧,只得更加精勤。
《法華經》中,大富長者把孩子帶回家後,花了二十年的時間示其金銀、珍珠、琉璃,流浪已久的孩子仍然住在門外的草庵,自認貧窮,而後大富長者知其心性逐漸成熟,於是向大眾宣布,流浪的孩子終於認祖歸宗、大獲珍寶、繼承家業。
法華會上,佛陀知弟子心量未開,未曾宣說成佛教法,而後,雖說諸佛祕藏珍貴教法,二乘弟子仍自以為欣樂於空寂之中,經過佛陀不斷方便說法,持佛淨戒,久修梵行,終得無上佛果。
佛光會上,我總是活在自以為是的修行理想中,幾番婉拒家師的勸誡。但,他總是軟言慰喻,讓我天馬行空的報告,給我們各種因緣嘉勉。我記得有幾次和妙印法師、如音法師一起在來自大陸東北的客人前,唱誦了〈松花江上〉,與家師一起弘法。後來家師到美國弘法,一回到本山,就馬上把我們喚到法堂,將當時珍貴的MP3送給我們一人一台,心中雀躍不已。
《法華經‧信解品》中,提到佛陀忍耐根器下劣的眾生,隨宜說法,觀機逗教,逐漸成熟眾生。而太虛大師將信解分成幾種層次:增上慢的比丘,不信不解;人天會眾雖然對佛恭敬讚歎,卻不能了解;須菩提尊者等聞法,信而未解大乘法義;大心凡夫位菩薩,雖能領受,但未必深信。幸運的是,珍寶一直都在,依正法、正見修行,終將值遇。
元宵剛過,家師星公上人的圓寂讚頌會上,看著他所寫的〈真誠的告白〉,想著他說自己太慢了,潸然淚下。現在,沒有二十年前自以為是的瀟灑,也不懂自己成熟幾分?信解幾何?但是很感謝,在每一部經典中,都見到我的師父,溫暖心志、調柔心神。
寒假,佛學院的師生共同守護佛光山第一座殿堂︱︱大悲殿,因著大雄寶殿的修復工程,給了我們無上因緣,服務眾生,新春大悲懺法會與上萬人結緣;也為全山大眾及義工提供一天四千份便當,我看著長老師兄的讚歎與感謝,也慶幸晚輩能依止家師的供養與慈悲,頂戴奉行;招生組和「星雲大師僧伽教育六十周年紀念展」,迎來了兩萬人的因緣,見證家師的教育奇蹟。
開學了,學生人數更勝以往,感謝家師的慈悲護祐,在我從未信未解的開端,一路護佑我找到心內的寶藏,流浪的孩子終能找到歸途,走上人間佛教這一條幸福的成佛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