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蔡宗霖
唐寅(字伯虎)、祝枝山、文徵明和徐禎卿,被稱為「江南四大才子」,也稱「吳中四才子」,是明朝吳中地區(今江蘇蘇州)才華出眾的傑出人物。
唐伯虎的老師沈周,使國畫開始平民化,可從日常生活中取材,讓一般民眾都能欣賞;他受到老師的影響,也不再侷限宮廷繪畫及山水,並將文人精神融入畫作。江南四大才子自然有不少傑作,其中,我最喜歡的是唐伯虎的扇畫〈一百隻駱駝〉。
話說,唐伯虎在西湖邊開了畫廊,遠近聞名,有些文人墨客因嫉妒,就想找機會刁難,但總是考不倒他。一天,一位自稱雲山居士的人上門求畫,並提出,若唐伯虎按照他的要求,作出滿意的畫,願以三倍價格購買;否則,便要在唐伯虎家中任選三幅畫帶走。
唐伯虎欣然同意,並問他要畫什麼?雲山居士說:「我甚喜駱駝,總想帶在身上,就在扇面上畫一百隻駱駝吧!」
唐伯虎不假思索,一筆畫就。只見他畫了一片茫茫沙漠,後面是一座巨大的山峰,山峰下的道路蜿蜒曲折,兩旁則是豐茂的林木。接著,唐伯虎在山峰左側畫出駱駝的後半身,而在山峰的右側,則畫了駱駝的前半身,被一沙漠行者牽引,繞著山峰趕路。
雲山居士心中竊喜,認為自己贏定了,佯怒道:「這是一百隻駱駝嗎?勉強也就算一隻!」唐伯虎笑而不語,在扇面上題詩一首:
百隻駱駝繞山走
九十八隻在山後
尾駝露尾不見頭
頭駝露頭出山溝
雲山居士心服口服,只能付出三倍價錢買走扇子。
唐宋時期,畫一是一、畫二是二、畫山水是山水;但是到了明朝,文人會融合個人的生活品味、智慧、思想趣味,與詩書畫相結合。當時,這樣的「文人畫」風氣相當盛行,反而更讓人欣賞,進而支持購買。
一個小小的扇面,怎麼可能會畫出一百隻駱駝?然而唐伯虎懂得變通,運用智慧解決眼前的難題。反映在現代生活中,有些事情看似困難又無理,但只要換一種思路,即可豁然開朗。
透過詩作、書藝、畫境,唐伯虎將生活趣味融入畫作,找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一隻駱駝變成一百隻,不只買畫的人心服口服,也讓聆聽這則故事的人們會心一笑,增添了欣賞文人畫的趣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