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根據日前國家氣候變遷委員會上所公布,我國預計2026年將要試行總量管制碳交易,環境部長彭啓明昨日表示,今年將會先聚焦在法令修改上,預計2026年下半年尋找合適的企業組成「先行者聯盟」,同時參考鄰近國家日本、南韓的制度,與國際同步。
彭啓明說明,碳費與碳交易不同之處在於,後者會由市場機制決定碳定價的價值,目前國內減碳1噸的成本約落在3000元至2、3萬元之間,未來若有更好的碳交易機制,會讓推動綠色金融時「碳資產」的認定更明確,發展會更快。
此外,企業須在6月底前申請適用碳費優惠費率。彭啓明表示,有約9成企業提出適用每噸100元的優惠費率。
彭啓明說,未來總量管制上路後,對於減碳其實是會更嚴格,目前有9成企業會提出B(技術標竿指定削減率),也有大約2、3成提出A(行業別指定削減率),基本上,如果選擇A的企業,應該很適合做總量管制的排放交易。
不過,最終不會所有企業都會走到總量管制的排放交易,會先由好的、有條件做的企業參與,並與國際同步,例如台積電未來也要加入歐盟、日本、美國部分州的總量管制的碳交易制度,所以環境部會優先邀請適合的企業試行參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