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田運良
文/田運良
日常南來北去穿梭於島之東北內外,忙碌進出校與往返家之間,每每駛越國道五號、闖出雪山隧道出口,直映眼前、放目遙望、眺瞭極盡的即是寬廣無垠的曠海遠洋與雄壯座落的龜山島,總想望就此擱下繁務冗事,踏旅漫遊這片蘭城海灣港岸、細品漁村古韻采風,感染文青般的海洋鮮味與歷史陳香……。
小小願想終於實現了,受頭城鎮公所之託,佛光大學中文團隊精心擘畫策辦下,引領碩博士生的銳筆鏡頭,踏遍台灣東北角宜蘭頭城九座海港漁村,循漁航漁遊漁舟漁捕漁產之線,走訪風浪歲月編織的港村文化、信仰圖譜與漁史長卷,編製出版《豐港‧美村‧瑰島——頭城海洋生態漁村文化》專書,攤開厚達兩公分、近三百頁的海洋文化大書,點滴珠璣彰顯在字裡行間、躍動於鮮明影像,彷彿浪潮激湧澎湃、彷彿漁村鬧市喧囂、彷彿海航漁獲滿艙……。
此出版計畫由頭城龜山島文化協會簡英俊理事長發起、頭城鎮圖書館莊妙玲館長監製、簡文志主任與田運良老師策畫審校,我己文創負責全書執編設計印製此年度大書,尤其要特別讚賞的九位師生各自承擔頭城九座漁港島嶼的深訪力寫——林添富:壹、石城漁港〈小漁港海味鮮,閱史蹟懷舊憶〉;吳亞澤:貳、桶盤堀漁船澳〈碧海金波漣漪,漁歌悠悠漾情〉;鮑廣東:參、大里漁港〈眺覽漁舟帆影,臨海觀浪聽濤〉;陳玫樺:肆、蕃薯寮漁船澳〈小澳口倚山水,植蕃薯撈漁產〉;簡俊男:伍、大溪漁港+釣魚台〈大海呼喚船帆,溪水潺潺豐饒〉;陳美暖:陸、梗枋漁港〈靜美壯麗村落,敬邀攬勝嚐?〉;黃慧玲:柒、烏石漁港+外澳〈山海入詩入畫,漁村歲月流霞〉;陳麗蓮:捌、大坑+打馬煙與竹安漁村〈龜蛇護佑蘭陽,飽覽濱海風情〉;簡英俊:玖、龜山島〈龜嶼矗立海中,娓娓細說當年〉,歷三個月的艱辛採訪撰稿、翻證史料、籌攝補拍、核實比對,搭配吳楊欽老師上百幅美照,更出動空拍機臨港全景入鏡,經五次來回細校精修潤改,終全書美術編成而重磅出版,篇章雄偉大器呈現宜蘭海洋漁史浩瀚、漁港漁村發展、漁技漁獲民生之今昔種種,當是追索台灣東北角、宜蘭頭城之開蘭第一城亙史壯闊的最佳地理指南。
這長達十七公里的蜿蜒海岸線之壯麗堅韌,逐港實地一一領讀漁村海港的風華演變、討海漁夫的毅勇搶鱻、船澳聚落的溫柔守望,時光深邃的蔚藍浪跡、碧海藍疆的漁歌畫卷,深切體認傳載數代人生計記憶的港澳原鄉,《豐港‧美村‧瑰島──頭城海洋生態漁村文化》專書,且以精采圖文對映與按圖索驥此豐饒海洋文化的走探巡旅、近潮親漁及觀景攬勝,佛光中文團隊再為蘭陽在地獻上一冊書及史、端上一座海與島、呈上一樁古與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