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曹珊
僅憑三句話就能考上名校,這可不是子虛烏有的事,而是有根有據的。
一九三○年,詩人臧克家報考青島大學中文系。首場考試是數學,臧克家拿到試卷後,立即傻了眼,因為試卷上的字,他認識;可試卷上的那些奇奇怪怪的符號,他大都不認識。看見其他同學奮筆疾書,臧克家鬆開握緊的筆,交了白卷。
語文考試倒簡單多了,只需要寫一篇雜感,不限字數。若有所思的臧克家提起筆,在試卷上寫了三句話:「人生永遠追逐著幻光,但誰把幻光看作幻光,誰便沉入無底的苦海。」
臧克家知道,他這次報考青島大學的成績肯定不理想。誰料到一個月後,他居然收到青島大學寄來的錄取通知書。
當他提著行囊來大學報到,招生老師意味深長地告訴他:「聞一多先生批改試卷是極其嚴格的,有不少人的作文拿了五分、十分,能得到六十分已是相當不錯了。而你的語文卷子,聞一多先生足足給了九十八分,是第一名。本來你的分數是不夠上青島大學的,但聞一多先生力排眾議,認為你是可造之材,才讓學校錄取你。」
在校期間,臧克家的新詩創作受到了聞一多等名師的指導,形成凝重、頂真、精粹的藝術特色,終成一代名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