亞洲象娃娃 化身環境大使

 |2025.02.03
353觀看次
字級
皺盔犀鳥娃娃 其明顯的羽冠融和在髮飾中,藍色頭髮更呼應著鳥兒眼部獨特毛髮。圖/取自大自然保護協會官網
鴞鸚鵡娃娃 以金線與透明硬紗的結合,嘗試使鮮豔羽毛生動再現。圖/取自大自然保護協會官網
亞洲象娃娃 融和18世紀法國宮廷服裝,形象化大象龐大身型,頭部髮飾巧妙把象鼻融入。圖/取自大自然保護協會官網
中華白海豚娃娃 粉色透薄紗布製作成一頭長髮,象徵海豚身體和尾巴。圖/取自大自然保護協會官網
龍王鯛娃娃 身穿其獨有的鮮豔藍綠色晚禮服,搭配魚尾裙襬,厚唇特徵成為領位設計。圖/取自大自然保護協會官網
婆羅洲猩猩娃娃 是一位具有深色肌膚、紅棕色大鬈髮的時尚女性。圖/取自大自然保護協會官網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除了中華白海豚,你知道亞太地區有什麼瀕危物種?由世界保護自然聯盟(IUCN)編製的《瀕危物種紅色名錄》,已將全球超過4萬5000個物種加入名錄。環團大自然保護協會近日從名錄及或被納入《瀕危野生動植物種國際貿易公約》的物種中,挑選16個海陸空及亞太地區獨特的瀕危物種,攜手娃娃藝術家劉寧(Ning Lau)合作,在香港推出「瀕『藝』共生」環境保育愛心拍賣及藝術展,希望提高公眾對瀕危物種的認識。

回收再造布料 實踐永續承諾

劉寧製作出16件獨一無二的玩偶藝術品,精美描繪瀕危的物種和景觀,從豐富多采的海洋生態系統、茂密森林到無邊無際的天空,這些「藝術大使」喚起人們與大自然的深刻聯繫。劉寧在娃娃選材上,特地使用回收再造布料,實踐對永續發展的承諾,並強調重複使用材料以減少浪費和保護環境的重要性。

「作為一名藝術家,我相信藝術能夠觸動人心,激發人們對保護的熱情。」劉寧表示,她希望透過娃娃讓人們關注自然界的美麗和脆弱,並激勵人們保護瀕危的棲息地和物種。

「瀕『藝』共生」展覽涵蓋16項瀕危物種,從海洋類有中華白海豚、玳瑁海龜、中國鱟、龍王鯛;陸地類有中華穿山甲、雪豹、亞洲黑熊、滇金絲猴、婆羅洲猩猩、亞洲象;天空類有黑臉琵鷺、皺盔犀鳥、斯里蘭卡曙鳳蝶、丹頂鶴、鴞鸚鵡,還有瀕危棲息地蠔礁。

公益拍賣收入 支持教育工作

其中展出的有龍王鯛娃娃,身穿其獨有的鮮豔藍綠色晚禮服,厚唇特徵成為衣領設計,頭部和魚尾裙襬加入折射紅橙色點綴;亞洲象娃娃則是身穿18世紀法國宮廷服裝,把大象龐大身軀,幻化成華麗而浮誇的妝髮,巧妙融入象鼻;婆羅洲猩猩娃娃,則是一位具有深色肌膚、紅棕色大鬈髮的時尚女性;至於中華白海豚娃娃,則有著一頭粉色透薄紗長髮,代表海豚的身體與尾巴,劉寧花費38小時才完成它。

這些獨一無二的娃娃已於去年10月成功拍出,所有收益用於支持大自然保護協會的保育和教育工作,同步在香港地鐵站舉辦兩場展覽。

大自然保護協會亞太區策略夥伴總監兼香港計畫負責人周璐璐表示,「這不僅是一場藝術展示,更是對我們保護自然世界承諾的有力聲明」。她指出,每一個娃娃,無論代表著雄偉的動物,還是像牡蠣礁這樣重要的棲息地,都像徵著生態系統的微妙平衡和採取行動的迫切需求。期許能夠激勵每一位觀展的人,共同為保護工作做出貢獻,並幫助為子孫後代保護這些不可思議的物種。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