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星雲大師
各位讀者,大家吉祥!
現在舉世之間流行一句口號,鼓勵大家要「走出去」。要從家庭走上社會,從農村走上都市,從個人走上團體,從家鄉走向世界;「走出去」的思潮帶動現在社會經商人士跑遍天下,觀光旅遊大眾也是看盡世界風華,隨處可去。
走出去,不是在有形的空間上從這裡走向哪裡,而是從愚昧執著中走上開放的人生,從自私頑固的性格走出一個擁抱大眾的開闊心胸。因此,人生不是只有身體走出去,要把思想走出去,要把心胸放大開來;走出去,不是平面上的走出去,要能豎窮三際,橫遍十方,所謂「心包太虛,量周沙界」,這樣的人生才算是「走出去」。
人要「走出去」才有前途,到底要走到哪裡去呢?
一、走向光明地方去:光明人人喜愛,黑暗無人歡喜。你看,夜晚一到,都市死寂一片,沒有行人;商場關門,沒有人購買;機關打烊,工廠下班,為的都是因應黑暗的來臨。雞鳴天曉,每一個人又都走了出來,學生上學去,公務人員上班去,士農工商開始一天的工作。光明是非常可貴的,躲在黑暗不是人所喜歡的,所以人生在思想上要走向光明,走向喜悅,走向光天化日的地方。
二、走向正義方向去:人要走出黑暗,但是縱使在光天化日之下,「是非」、「好壞」還是有分別。小偷趁人外出,下手偷竊;浪子走到任何地方,看到歡喜的東西就順手牽羊,這些都是偷雞摸狗、見不得人的事。因此,就算白天也不能胡作非為,最好要走上正義的道路去。例如,工作到有正義的地方去工作,交友到有正義的地方去結交,集會到有正義的地方去聚會。文天祥的〈正氣歌〉說:「天地有正氣,雜然賦流形,下則為河嶽,上則為日星,於人曰浩然,沛乎塞蒼冥。」人生在宇宙之中,種種行事,種種語言,都應該像文天祥一樣「留取丹心照汗青」。
三、走到群眾裡面去:人為什麼要走出去,因為個人孤陋寡聞,因為獨木不能成林,因為一個人的力量有限,不能成事,所以要走向群眾。現在的政黨組織,就是藉助意見統一、志同道合的一群人,成為一股強大的力量。
即使成佛,也要度眾生,若無眾生可度,怎能成佛呢?所以一個人不走向群眾,只是孤陋寡聞,偏於一隅,或是性情怪僻。不肯合群的人,要想有所成就,此實難矣。
四、走向犧牲奉獻去:語云「慷慨赴死易,從容就義難」,自古以來,在忠孝節義之下,多少人做了犧牲和奉獻。將軍以一死報國,文臣以拚死上諫,尤其一些女人為了守節,數尺絲羅了卻殘生;學習吃虧的君子,崇尚利人的聖者,他們把自己一生奉獻給信仰,也不為世間所汙染。自古以來,中國以道德維繫了社會的秩序,道德成為社會人生的中流砥柱,其例不勝枚舉。
走出去,人都應該走出去,有的人少年就遠走他鄉,有的人至死甘老林泉。其實「讀萬卷書,行萬里路」;走世間的路,做人群的事,只要得當,走出去就算冒險,也有刺激。
只要走出去,所謂「山窮水盡疑無路」,如果你懂得轉身,自然又能得個「柳暗花明又一村」。
通 路
古代的中國,交通雖然不發達,但是中國人發明指南針,確是交通史上重要的貢獻。中國古老的建築,講究「前庭遠大」、「後院寬廣」,並有前門、後門來貫通前庭、後院,以示通達、安全。
中國的軍人,發動戰爭之前,都懂得先要打開通路,所謂「遇山開路,遇水搭橋」。中國的商人,對於通路的貢獻,最是偉大,有名的絲路不就是中國人走出來的通商要道嗎?
現在先進國家,建築法規都有「建蔽率」的限制。現代人不但懂得在建地上多空出一些空間,作為公共使用;現代的建築物也都十分重視「通風」和「採光」,以及進出的方便,乃至兩棟大樓之間,也都留有防火巷。可以看出,現代人愈來愈重視通路的規畫,愈來愈講究通路,不完全靠地理先生來規畫風水。通路的觀念已經超越風水學之外了,茲將通路的重要,略述如下:
一、急難的通路:人要居安思危,平時就要為急難預備好通路。在美國,即使是荒涼的高山,平時杳無人煙,但是仍然保持通路,以防山難,或是發生火災等急難之用。一般社區的居家環境,一定要讓消防車能進出,讓自來水取用方便;現代的公共場所,舞廳、飯店、電影院、音樂廳、百貨公司、會議場所,都非常重視急難逃生口的設置。平時沒有注重通路,一旦急難發生,就會束手無策,死傷慘重。「人無遠慮,必有近憂」,人生的通路不全,到處遇到阻塞,實在難有發展。
二、子孫的通路:現在世界上很多有識之士,都在大聲呼籲,希望能為子孫留一些資源,不要過度開採礦產、石油等。所以現在的社會人類,應該講究節約能源,你對大自然過分開發,地球也會反撲。過去中國人有為子孫儲蓄的優良傳統,可惜未能擴大到世界人類,如果能為世界人類、為子孫的未來留一個完整的地球,等於為他們留一條通路,這比留給他們錢財、寶物,更為重要。
三、人體的通路:除了外境的通路以外,人生也要為自己的身體健康打開通路。身體健康首先血脈要暢通,呼吸要順暢,五臟六腑的細胞新陳代謝要正常。人體的通道和大自然的交通是一樣的,空中沒有雷電的障礙,飛機才能安全飛行;大海裡風平浪靜,船隻的航行才會平順;山路不能過於陡峭險峻,才能安全通行。因此要把身體的健康照顧好,保有健康的身體,人生的路才能走得長,走得遠。
四、思想的通路:世界上的大學問家,不管哲學也好,科學也好,文學也好,首先要講究思想的通路。有的人找尋物理上重大的發現,可以做科學家;有心研究宇宙人生的問題,找尋生死之謎的人,可以做哲學家;如果對大地山河、人生百態,能夠做出生動的描寫,他可以成為文學家。不管做什麼家,思想的通路要通達;思想的通路順暢,才能走出人生的光明坦途。
人生所以忙碌不休,就是為了前途的通路,修行也是為了替將來百年之後,預先備好通路。但是人生最重要的是,思想的理路要通,當一個人走到思想無路可通的時候,真是情何以堪!所謂「山有山路,水有水道」,世間上最難通的路,一個是人情之路,一個是未來的前途之路,只要吾人注意我們的通路,世界是四通八達的,前途也是四通八達的,又何患沒有通路呢?
摘自《星雲大師全集‧人間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