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鄧名敦
與高中生談挫折,向來是思辨課程裡的重中之重。
在他們各自繪製的壓力源圓餅圖中,不難發現,「人際關係」經常性占據壓力源比例的大宗,某個學生甚至將一整個圓都寫上人際關係,旁邊再附上一句:「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認為,所有的煩惱,都是人際關係的煩惱。」
儘管我不確定這位學生是否讀過相關著作,還是看過暢銷書《被討厭的勇氣》,但這句被斷章取義的話語,充分地表現出個體夾在群體裡的複雜心理。
作為一個長年身處戰線的老師,除了嫻熟自身教學內容和技術外,同樣與時俱進的,還有一眼洞穿學生不曾言說但糾結無比的人際關係之能力。
我最深刻的經驗是一個新班級首次上課的課間,一位「氣宇軒昂」的男同學走向我的桌邊,硬生生地跟我「尬聊」起來:「老師,你從台北來喔?」「開車多長時間?」「你第一次來我們學校嗎?」讓我差一點以為自己被臨檢了。
然而,就這樣天南地北亂扯的同時,我的眼角餘光瞥見散落在教室內一個個有說有笑的小群體裡,朝我們投來狐疑中帶著輕視的目光,略加掃視後又轉瞬即逝。那一刻,我清晰地意識到眼前男同學的人際處境似乎不太妙。
果不其然,爾後的每堂下課他都來找我,只不過,投射而來的目光再也沒落在他身上。彷彿,這個人沒存在過。
我不太知道這位男同學日後的境遇是不是改善了,但我記得他的踟躕迷茫和高傲眉宇間藏著的拘謹,給我帶來什麼樣的震撼。
《水滸》裡最善於招攬人才、收攏人心的,莫過於「及時雨」宋江。要問為什麼宋江這麼會做人,我想,「人情」技能他不僅點滿,甚至還自帶天賦,才能上達富紳、下抵粗豪的「雅俗共賞」。
在殺了閻婆惜逃亡後,儘管一眾兄弟想盡辦法幫忙,但「忠義過人」的宋江怎麼也不肯落草為寇,結果終究逃不過刺配江州的命運。
到了牢裡,宋江立刻用銀兩打點上下,疏通關係,按《水滸》的原話是:「只說宋江又是央浼人請差撥到單身房裡,送了十兩銀子與他;管營處又自加倍送十兩並人事;營裡管事的人並使喚的軍健人等都送些銀兩與他們買茶;因此,無一個不歡喜宋江。」
很多人會覺得宋江不過就是懂得賄賂,沒什麼特別,但光給好處,不一定人人買單。給得好、給得巧自然不必說,最重要的是「願意給」的這分心思才難得。放下身段、主動結交、投其所好、禮尚往來,「人情」兩個字即在此間。
否則,宋江充其量不過是個「散財童子」,永遠不可能成為水滸好漢們的哥哥。
當神行太保戴宗還不認識宋江,並因為自己沒收到分子錢而出言恐嚇時,宋江淡淡回了一句:「人情人情,在人情願。」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永遠都是多向道,一意孤行,大概率是碰不上的。只有在這充滿種種號誌的道路上,願意停等、迴轉,才有交會的瞬間。
「及時雨」這個稱號,適切地說明了宋江這個人的優點。什麼都要及時,多了少了都會釀成災禍,好比雨水、陽光,也好比做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