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黃筱婷
烏鎮早在明清時期,就是一處商業集散之地,青石板路上處處都是染坊、食肆等各式店鋪,人來人往且熱鬧非凡,因此又被稱為「江南巨鎮」。
觀前街位在烏鎮的東柵,這裡曾經是茅盾家族所居住的舊宅,茅盾也曾經在這兒住了十三年。而位在觀前街東側的財神灣,即是木心的故居「晚晴小築」所在地。
烏鎮是個極為典雅的傳統江南水鄉,水道與石橋始終維繫著烏鎮的交通命脈。少年時期的茅盾與木心均是生長於此,兩位文人因著水鄉的風情陶冶,日漸成為文壇著名作家。
木心,被譽為「完整銜接古典漢語傳統與五四傳統的文學作者」,在上世紀八、九○年代引起一陣「文學狂飆」,更因一首〈從前慢〉為文藝青年所熟知。
孫璞是木心的本名,孫家可以算是烏鎮的名門望族,木心小時候就居住在孫家花園內,有傭人隨侍伺候,過著錦衣玉食的生活。
後來,木心選擇到上海美術專科學校學習油畫。文革時期他被捕入獄,折斷了三根手指,所有作品也全數被破壞。出獄之後,父母、姐姐都已不在身邊,他只好拚命創作。不久之後,木心便決定啟程前往紐約定居,在美國持續他的創作生涯。
晚晴小築原來是國營翻砂廠,現在成為了「木心故居紀念館」,年少時期與逝世前五年的木心,就是在這裡度過的。
晚晴小築之名,來自詩人李商隱的〈晚晴〉:「天意憐幽草,人間重晚晴。」有著雨過天晴的含義。該建築為兩層樓,內部陳列著大量木心的照片、手稿、畫作與遺物等,真跡則保存在西柵美術館內。
步入晚晴小築,可看到擺放於正中央的太師椅,後邊牆上掛有木心好友陳丹青所寫的輓聯:「此心有一泛泛浮名所幸私願已了」、「彼岸無雙草草逸筆唯嘆壯志未酬」。
廂房裡有沙發、茶几、座椅等各式家具,有些還是木心遠從紐約帶回故鄉的,書房、畫室和飯廳則是在廂房另一側。據說木心很少在書房寫作,反而習慣在飯廳裡,只要靈感一來,任何可用來寫字的物品,都可搖身一變成為書寫的工具。
同時擁有畫家、詩人與作家身分的木心,少年時面容十分俊秀,而晚年的他,身上總散發著慈祥的氣息。我想著,那應該是源自他在國外漂泊多年,終於再次回到故里的喜悅之情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