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修院是台灣保留最完整的日式寺院。圖/黃逸稜
園區內還保存著弘法大師石像。圖/黃逸稜
文/黃逸稜
位在花蓮吉安鄉的慶修院是台灣保留最完整的日式寺院,被花蓮縣政府定為三級古蹟,也是台灣宗教百景之一。一九一七年由川端滿二募資興建的布教所,一直到台灣光復後才改名為慶修院。
為何當年吉安鄉會有一座日本寺院呢?原來日據時代吉安鄉也就是當時的吉野村,被設訂為日本移民村,許多日本人有計畫的移民來此,企圖開發台灣東部這片荒涼的土地。初期移民者多來自日本四國吉野川沿岸的居民,他們離開日本來到這片陌生之地,需要有一個心靈的寄託,因此川端滿二設立了一個名為「真言宗高野山派吉野布教所」的寺院,想以宗教的力量安定移民者的心靈。
慶修院主殿依循日本傳統構造興建,地板有柱子撐起,保持通風,也有迴廊。屋頂是「寶形造」,也就是頂部集中於一點高起的佛堂建築。遊客在這裡參拜,可依循日本禮節,先在水手舍舀水洗手以淨身靜心,再入佛堂敬拜。參拜的過程可依序先在賽錢箱投入硬幣、搖鈴然後許願。
慶修院園區內供奉著一尊不動明王和八十石佛,此外還有弘法大師的石像。而弘法大師就是真言宗的祖師,八十八尊佛像就是遵循弘法大師的足跡,巡拜四國八十八處寺院所請求而來的。園區內有時還有高掛的鯉魚旗飄揚,真的有如置身在日本的感覺。
吉安鄉地理環境佳,土地肥沃,在日治時代曾經出產好米呢!「吉野一號米」是當時天皇的御用米,因其米心較白,是全台灣做清酒最好的品種,所以拿來釀酒用,因此吉野一號米又有「酒米之王」的美譽。但是台灣光復後,清酒少人飲用,就不再種植了。現在吉安鄉有許多農場和花園,景色優美,是一個度假的好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