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論--防堵網路謠言人人有責

 |2024.12.22
352觀看次
字級

謠言時時有,最近特別多,網路時代尤烈。自古以來,謠言一直無所不在,人心甚至是社會秩序經常被攪動。往昔謠言主要是經由人際交往而擴散,口耳相傳的散播範圍畢竟有限,而且會隨著時間淡化,影響尚在可控制範圍。現在經由網際網路,情況大不相同。

網路謠言快速且大量傳遞,由於突破時空限制,還負載文字、圖像、影片等多媒體,使得網路謠言比起傳統謠言的傳播更有迷惑效果,更能讓人信以為真,危害更大。

謠言是不可信的錯誤訊息,泛指未經查證確定為真或已被闢謠的訊息。謠言常在網路上公開集體傳播,隱含個人主觀價值判斷,且以取信他人為目的。無論謠言是否具有正面或負面的效應,仍是未經查證的訊息,經常以訛傳訛,誤導人心,具有潛在的危險性。

台灣網路媒體發達,網路謠言層出不窮,其基本類型有:恐怖型,利用人類恐懼的心理作用所散布的謠言;陰謀不軌型,企圖動搖人們對於某公司或政府的信心,有些是報復心態而散布;病毒型,通常是警告你最近有什麼病毒,或是什麼檔案不要開的信,多是假的;憐憫型,利用假消息博取同情,或者進行詐騙;貪欲型,利用人的貪婪心態傳布,也有從中詐騙的。

謠言之危害雖不至於動搖國本,但經常擾亂人心或是紊亂秩序,所以必須設法防堵。網路管理者的過濾,作用畢竟有限,更需要網路使用者配合,首先是不輕信謠言,就算要參考,要多查證內容的真實性。網路使用者應擔負「不製造、不散播、不轉傳」謠言的責任,可以說是「謠言止於智者」。

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迅猛發展大大改變了訊息傳播的格局。網路平台不僅使訊息瞬間廣傳於世,還賦予每個人成為訊息的發布者。這種去中心化的傳播模式,大大降低謠言產生與傳播的門檻,使其傳播速度更快、範圍更廣、影響更深。如果平台使用者不能發揮過濾作用,反而助長其廣為傳播,則無以止息謠言的危害。

現代資訊技術加速謠言的擴散速度和範圍,但能致於此,也要歸因於人們的認知偏差和情感需求,傾向於接受符合自己既有信念的訊息,而排斥相反的事實。當某種謠言觸動公眾的情緒,如恐懼、敵意或是憤恨時,未經證實的消息很容易被廣泛接受並迅速傳播。而群眾在公共事務上普遍存著集體極化現象,往往將自己綑綁在訊息繭房中,在一個封閉的社交圈中接收訊息,討論問題,所持有的觀點往往會變得更加極端,有時會進一步促使謠言的形成與傳布。

網絡傳播的訊息量很大,彼此之間形成競爭關係,使得造謠者往往「語不驚人死不休」,極盡誇大、渲染之能事,層層加碼,以增強人們的相信程度與傳播動機,更使謠言在很短時間內傳遍千里。網路謠言一旦生成,蔓延速度極快,難以遏制與澄清,可能對社會信任和輿論秩序造成重大影響。

在網路謠言的生成與傳播過程中,製造者與先發者始作俑者,當然要負主要責任,但不加查證就信以為真,並且轉發的傳播者,同樣要負助紂為虐的責任。所以,制止謠言傳播是每個節點的共同責任,人人都應成為抵制網路謠言的斷點,才能使謠言到處碰壁,無法傳揚開來。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