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河童
文/陌上君
有一天,蘇軾在夜裡坐著,聽到老鼠啃咬東西的聲音,便拍擊床板,想嚇一嚇老鼠,制止老鼠咬東西。果然,齧咬的聲音立刻停了一會兒,隨後卻又發出咬東西的聲音。
他請侍童拿起燭火往床下照照看,結果發現地上有一個空的大袋子。老鼠的聲音就是從袋子裡發出來的。侍童便說:「啊,這隻老鼠被裝在大袋子裡,難怪跑不掉!」於是便解開袋子看裡面,侍童心想:「咦?怎麼靜悄悄的?」
侍童拿起蠟燭照袋子裡,發現裡頭有一隻死老鼠,他驚訝的說:「咦?剛剛不是還在咬東西嗎?怎麼這會兒卻死了?那剛才到底是什麼聲音啊?難道見鬼了?」於是侍童把袋子翻過來倒出老鼠,只見一隻老鼠落地,一溜煙的逃跑了。即便侍童的身手再敏捷,也會措手不及。
蘇軾見狀便感歎了幾句:「太令人驚訝了,這老鼠可真太狡猾了啊!這只袋子質地堅韌,老鼠被關在裡面卻咬不破,所以故意假裝齧咬東西、發出聲音,引起人類注意。再故意裝死一動也不動,趁其不備尋求逃脫。」
「以前聽說人類是最有智慧的生物,可以馴服神龍、刺殺蛟龍,捕捉神龜、狩獵麒麟,驅使萬物、統治萬物,現在卻被一隻老鼠所騙,陷入牠的計謀裡,輸給一隻老鼠。」他對於老鼠突然行動的瞬時變化,感到非常吃驚。
之後,蘇軾便坐下來閉目養神,思考其中的道理。之後聽到心裡的聲音在對自己說:「你只是多學了一些知識而已,離真正的道理還差得遠呢!你自己不夠專注,才會受到外界事物干擾,所以區區一隻老鼠發出的動靜,就足以利用你受牠驅使,幫助牠改變困境。」
「人能夠在價值千金的碧玉之前,不為之所動;卻在不小心打破一個瓷碗時驚聲尖叫;人可以和猛虎搏鬥,卻在遭遇蜜蜂、蟲子時,不免臉色驟變。這就是不專注的結果,你忘了這是自己說過的話嗎?」想到這裡,蘇軾不禁俯下身子笑了,再挺直身子時,已然醒悟。
這篇小故事是蘇軾少時所寫下,用老鼠的一次精采表演,為我們上了一堂生動有趣的哲學課。表面上在說一隻狡黠的老鼠利用人類的一時疏忽而逃出困境,但其實是在提醒我們,身為萬物之靈的人類,之所以難免被老鼠欺騙,最大的原因在於「不夠專注」。做任何事情,只要專一,那麼事情就會成功,若是分心、疏忽,遇事容易猝不及防,導致失敗。
看到這裡,不免讚嘆古人的智慧,他們在告訴我們,任何生活周遭的日常小事,只要細心觀察、用心思考,落花水面皆文章,何況是為人處事的人生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