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Ming
圖/Ming
                    
                    文/陌上君
艾菲爾鐵塔一共分為三層,第一層為商店和餐廳;第二層設咖啡廳;第三層觀景台供旅客遠眺,將車水馬龍的巴黎盡收眼底。從鐵塔望出去,街道頓時安靜下來,就像默片一般,一條一條無數寬窄不一的道路就像玩具軌道,無聲的承載著大大小小的交通工具,無怪乎被稱為「首都的瞭望台」。
前文提到艾菲爾鐵塔有24公尺高的天線,這是為什麼呢?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時,艾菲爾鐵塔成為軍方的電信中心,發揮了它的軍事功能,塔內的無線電發射機攔截了敵方加密的無線電通訊,甚至成功干擾德國的無線電。戰後的1921年,艾菲爾鐵塔開始播放廣播節目,發揮了娛樂功能,這也是歐洲第一次公共廣播。之後塔身的三個側面,成為當時全球最高的廣告牆。這些實用價值,使這座當初臨時搭建的建築,保存了下來。
但是,你恐怕想不到,現在這座著名的巴黎地標,在建造之初,卻因為造型奇特,不見容於巴黎文學藝術界和建築界,所幸反對之聲已泯然於歷史的塵埃中,甚至還帶來了全新的審美體驗,受到藝術界的喜愛。喬治‧秀拉就創作了名為《艾菲爾鐵塔》的畫作,馬克‧夏卡爾繪製的《窗外的巴黎》描繪巴黎城市景觀,艾菲爾鐵塔在畫面上占據主導地位。
百年以來,每年都有幾百萬個觀光客登頂俯瞰巴黎市容。如果說,巴黎聖母院是古巴黎的象徵,那麼,艾菲爾鐵塔無疑是現代巴黎的標誌。1986年美國土木工程師協會將該建築列入國際土木工程歷史古蹟;1991年,艾菲爾鐵塔連同巴黎塞納河沿岸區域被列入世界遺產。
如今,艾菲爾鐵塔不只是鋼鐵構成的建築物,而是融合了歷史、藝術與文化的象徵。它見證了巴黎從十九世紀走向現代的每一步,也陪伴著世人共同欣賞這座城市的浪漫與創造力。它以堅毅的姿態屹立在塞納河畔,不僅展現了人類工程的奇蹟,更提醒我們美與夢想,終能在時間的洗鍊中恆久閃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