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Ming
文/陌上君
中國四大名著《紅樓夢》、《水滸傳》、《三國演義》、《西遊記》,前三本已經介紹過,今天介紹的是《西遊記》。《西遊記》成書於十六世紀,一般人認為作者為吳承恩,是明代第一部章回體長篇神魔小說。故事講述唐代高僧唐三藏與孫悟空、豬悟能以及沙悟淨師徒四人前往西方天竺取經,一路降妖伏魔,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帶回真經返回東土的過程。其中〈大鬧天宮〉、〈三打白骨精〉、〈孫悟空三借芭蕉扇〉等橋段更是為大眾耳熟能詳。
其中師徒四人一路刀光劍影、驚險不斷,但人物的個性透過幽默詼諧、機趣橫生的對話,將善意的嘲笑、辛辣的諷刺和嚴肅的批判巧妙結合,讀來生動有趣,而不顯沉重。正因如此,漫畫、童書版的《西遊記》讓兒童愛不釋手,能潛移默化的吸收故事中的人情義理,還能跟隨唐僧師徒四人的足跡,橫越名山大川,看盡大唐盛世的社會風俗,領略儒釋道三家的思想,此書可說是總集了歷史、地理、宗教傳說等中國古典元素。對海外觀眾來說,其識別性和新奇性,如同我們看歐洲凱爾特神話一樣強烈。
《西遊記》更是一部極具東方文化色彩的奇幻想像神話,其中的神兵利器、法術神跡數以百計、無一不奇;妖魔精怪、神仙羅漢形象繁複、形態各異,無一雷同,極盡生動瑰麗、引人入勝之能事。情節千奇百怪卻又合情合理,以現實生活氣息為根本,折射出世態人情,觀照社會現實,積澱著中華文化傳統的底蘊,內涵的「冒險」和「人情」等核心主題又具備人類的共通性,使讀者樂於接受、易於理解,具雅俗共賞的特性。兼之內容創意多元又能與時俱進,故能在傳播中衍生出不同的解讀與詮釋,而被不同文化所接受,並為之保留豐富的改編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