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城鄉】列車和軌道都回來了──再訪新北投火車站

文/丹青 |2024.12.18
452觀看次
字級
超過五十年歷史的火車廂。圖/丹青
重現月台、軌道及列車的新北投火車站。圖/丹青

文/丹青

新北投火車站曾是北淡線、甚至是台北市僅存的「百年驛站」,其木造結構站體、簷架下的雕花托座和三加一組的老虎窗,是其最大特色。

一九八八年,因興建捷運淡水線,台鐵北淡線廢止營運,各站體也拆除。新北投火車站幸因歷史情懷及建築特色,建築師李重耀積極說服彰化台灣民俗村董事長施金山,並獲北市府同意,於次年將新北投火車站拆除移至民俗村展覽。

二○○三年因文化資產保存意識抬頭,北投民眾開始爭取火車站回家。經過多年努力和協調,終於在二○一七年將新北投火車站體從彰化搬回新北投,移置於七星公園內並重新修建,供民眾參觀。

新北投火車站回家的過程曾在本版介紹過,但火車站回家了,列車呢?軌道呢?沒有火車廂和鐵軌、月台的火車站,畢竟有些缺憾。於是,台北市文化局展開新北投火車站第二期工程,費時兩年,在新北投火車站的模擬站體外,設置了火車軌道及月台、列車一組,並增設照明及排水設施等,於二○一九年完工。

而這輛編號35TP32873的車廂,正是當年在北淡線奔跑的列車,後來因北淡線拆除,轉移到屏東線行駛。如今為了新北投車站,才在二○一九年六月中旬,花了三天時間從南部運送回新北投組裝。

該列車為台鐵35TP32850型通勤客車之一,一九六九年台鐵委由日本汽車會社、新潟鐵工及川崎車輛廠製造三十輛,於當年十月三十一日開始在台運行,現存不到十輛。因此這次回歸新北投車站的,可是一輛具有五十年以上歷史的老車廂喔!

此次月台鋼棚架,是用台鐵多餘的軌道當建材,其特色是以鋼軌頭對接並使用五分鉚釘連接固定,為現在少見的仿舊復原工法。而且因為該列車重達三十五公噸(35TP32850型前面之35,即代表此類型客車之重量),七星公園底下的停車場也必須再強化基底結構,才能確保安全無慮。

此外,列車也不只是擺著好看而已,車廂內有關於北淡線火車及北投地區風土民俗的展覽,如剛開幕時的「記驛淡水線」,讓民眾更加了解火車、北淡線及北投的歷史。

二期工程的完成,使新北投火車站成為沒有圍牆的博物館,不只是鐵道迷朝聖的好地方,也能增當地的觀光資源。喜愛火車的朋友們,不妨搭捷運去新北投火車站看看吧!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