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近5年來,新生兒罕見疾病自費篩檢人數減少3成,竟是部分家長為了幫寶寶買到終身商業保險,而延遲篩檢,等確定拿到保單,再接受篩檢,可能造成難以彌補的悲劇;台北榮總表示,已有4至5名罕病新生兒遭延遲診斷,家長後悔莫及。
罕病自費篩檢 5年減30%
兒童遺傳內分泌科主任楊佳鳳表示,新生兒自費罕病篩檢率逐年下降,2008年受檢率高達98%,近5年卻逐步下降,今年已降至76%。
北榮新生兒自費篩檢項目為龐貝氏症、法布瑞氏症、高雪氏症、粘多醣1及2型,自費僅需950元,絕對不是價格太高,而讓人為之卻步,而是受到醫療保險影響。
家住台中的王小弟就是典型個案,出生後27天因呼吸困難,緊急就醫,檢查結果為心臟異常肥大、肌張力低,肌肉酵素增高,醫師高度懷疑為龐貝氏症,需插管治療。因病情危急,隨後被轉送至台北榮總,啟動緊急處置。
楊佳鳳說,個案到院當天即完成診斷及給藥,其病情仍然不樂觀,出現急性氣道壓迫,合併全身水腫,心跳偏低,每分鐘少於30下,情況危急,必須立即給予心臟按摩急救,新生兒葉克膜小組已在旁待命。
所幸在醫療團隊合作下,成功挽救小生命,王小弟弟住院治療40天,現已康復出院,未來僅需每2周1次門診。
台北榮總兒童醫學部主任牛道明說,「為新生兒投保商業保險,確能多一層保障。」可惜的是,部分家長誤信網路訊息,「先等孩子買好商業保險後,再進行新生兒篩檢。」因此錯失新生兒診斷、治療等黃金時間,造成幼兒終身傷害。
牛道明強調,龐貝氏症可分為嬰兒型、成人型,前者者如果未能及時治療,在1歲前死於心臟衰竭或呼吸衰竭的機率接近100%,而最近幾年已有4至5名罕病新生兒被延遲診斷,療效有限。
遺傳性罕病 保險不理賠
罕病基金會創辦人陳莉茵說,「這是沒有意義的拖延,保險公司根本不會理賠。」即使孩子順利投保,但日後被驗出罹患遺傳性罕病,還是會被拒絕理賠,家長應盡早讓新生兒些受篩檢。
陳莉茵表示,罕病通報、罕藥申請用藥,都需要一段時間,「晚1天發現,就晚1天治療。」
她說,龐貝氏症病童如在出生3個月內接受治療,可減少很多後遺症,降低死亡,家長不可為了保險,而耽誤孩子的診斷及治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