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陳伯彥
血清素是一種調控情緒的「神經傳導物」。
讓我們先想像以下畫面:當手被熱水燙到的時候,會先反射性地瞬間彈開,然後再漸漸感受到疼痛。
神經傳導 情緒產生
在這極短暫的過程「摸到熱水→瞬間彈開→感受疼痛」,其實並非同時發生!而是藉由「神經傳導物」以極快的速度,在身體中傳遞訊號。藉由不斷地接收與發送訊號,完成感知、反射與反應等,複雜的生理功能。血清素在大腦中負責傳遞與「情緒」有關的訊號。
大腦(中樞神經系統)是神經傳導物的大本營!由血清素負責調控情緒反應,產生「幸福」的感受。
當血清素缺乏時,就會產生憂鬱、悲傷、焦慮、興奮等情緒。
除了血清素之外,還有「多巴胺、催產素、腎上腺素、GABA」等多種神經傳導物質,透過彼此相互作用,調控著我們的身心理反應。
血清素除了調控大腦(中樞神經)的情緒反應,也在「自律神經系統」中,參與腸胃蠕動與血管收縮等功能。
因此,當血清素缺乏時,也可能會導致失眠、多汗、便祕、腹瀉等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
3種原因 控血清素
當血清素嚴重不足時,可能會造成失眠、焦慮等症狀,甚至可能導致憂鬱症。以下是3種主要影響血清素含量的原因:
一種稱為「色胺酸」的營養素,是身體用來產生血清素的主要原料,許多人都曾有這樣的經驗:當飽餐一頓後,感到十分滿足、開心,甚至有些興奮;當飢餓、或食欲不振時,而感到悶悶不樂。
壓力過大會造成血清素不足。在面對壓力時,身體會分泌一種稱為「皮質醇」的內分泌激素。
長期承受高壓力、皮質醇持續升高的狀態下,可能會導致血清素系統失調,而產生憂鬱、焦慮的感受。
血清素不足可能是天生、遺傳。某些憂鬱症患者,因帶有血清素不足的基因,而比一般人更容易患有憂鬱症。
不過,還是能透過療程、藥物的協助,維持大腦中血清素正常運作,減少血清素不足而對生活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