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端取水 為森林解渴 |2024.12.04 語音朗讀 992觀看次 字級 大 中 小 「雲海汲取技術」已利用西班牙加納利群島當地濃霧,復育35.8公頃的森林。 圖/取自laprovincia官網仿松葉霧網 圖/取自laprovincia官網雲海汲取技術 圖/取自IG@lifenieblas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在全球氣候變遷的嚴峻挑戰下,水資源短缺威脅著地球的生態與人類生活。歐盟支持的「生命霧網」(Life Nieblas)計畫運用創新的「雲海汲取技術」(Cloud Milking),該計畫旨在利用該地區上空充滿水分的「雲海」來幫助重新造林。這項技術透過特殊設計的霧網,將霧氣中的水分轉化為灌溉與飲用資源,不僅為乾旱森林解渴,也為偏遠地區居民解決了用水困難。「近年來,西班牙加納利群島(Canary Islands)因農業開發導致森林大量消失,加速了沙漠化進程。此外,2007年和2009年因氣候變遷影響,這些原本潮溼的森林地區接連發生了嚴重火災。」西班牙加納利群島公共資助計畫技術總監維埃拉(Gustavo Viera)表示,這些災難讓當地生態面臨前所未有的危機。為解決乾旱與火災導致森林消失的問題,科學家們提出「雲海汲取技術」,霧網架設於山區,當濃霧隨風而過時,水滴凝結在霧網上並滴入集水槽,進一步用於灌溉樹苗或供居民飲用。在大加納利島(Gran Canaria)的巴蘭科德爾安登峽谷(Barranco del Andén),「雲海汲取技術」已成功復育了35.8公頃森林,種植1.5萬棵原生月桂樹等植物,存活率達到86%,是傳統造林方式的2倍。復育的森林每年可吸收約175噸二氧化碳,成為減緩氣候變遷的重要助力。「生命霧網」計畫的首席科學家卡拉巴薩(Vicenç Carabassa)指出:「這項技術非常適合偏遠、乾旱地區,尤其是在水資源運輸昂貴的地點。」霧網技術的核心在於捕捉大氣中的水分,早期的霧網雖然有效,但因結構脆弱,難以抵擋強風。科學家們開發出新型針狀霧網,採用金屬材料提高穩定性與捕水效率,同時簡化設計,方便運輸與安裝。這些新型霧網不僅高效,還能適應沙漠、沿海及山區等多種地形。模仿松葉 新型霧網高效捕水「我們需要解決霧網的脆弱性,並減少對環境的影響。」維埃拉解釋,新技術模仿松葉等植物結構,能高效捕水,並且模組化設計讓安裝更加便捷。目前,霧網技術已廣泛應用於世界各地。其中,智利Chungungo漁村,霧網為居民提供穩定的飲用水;在非洲佛得角(Cape Verde),5個霧網每月能捕捉約1000公升水,為農作物灌溉和牲畜飲水提供了解決方案。此外,霧網技術也被用於復育特殊地區的生態系統。在葡萄牙Vouzela發生過火災的森林,霧網復育了栓皮櫟(Quercus suber)與普通橡樹;在西班牙加泰隆尼亞的廢棄採石場,科學家利用霧網重新種植野生橄欖樹等地中海物種,為當地生態注入新活力。 前一篇文章 全球塑膠公約落幕 淘汰一次性塑膠納方向 下一篇文章 英特爾季辛格被退休 半導體界震撼彈 熱門新聞 01【白色墨水】輝之印象 畫布上的永恆記憶2025.08.0302【心靈修行】清靜心的日常修煉2025.08.0303泡水光電板會破壞生態嗎? 2025.08.0204西澳中華學校 議員參訪肯定辦學2025.08.0105佛光山印尼佛教學院 學佛交流會深度對話2025.08.0506 謝弘志 樂在以畫筆擁抱生命2025.08.0207佛光山尔有寺獲贈 兩岸藝術家阿彌陀佛書法2025.08.0408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禪學與淨土—談禪6-42025.08.0109【紀實攝影】佛光山 晨昏光影 氣象萬千2025.08.0310MLB季中交易大戲 比智慧拚膽識2025.08.01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相關報導 微型屋行動 為無家者築起希望廢漁網變花盆 永續融入日常台採購美天然氣600萬噸 史上最大訂單塑膠汙染80億噸 回收不到1成27年造金牌花園 募款行善3D藝術牆畫 魯智深力拔楊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