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辛格曾矢言2025年要在技術追上台積電的雄心壯志,也隨之化為泡影。圖/資料照片
【本報綜合外電報導】英特爾前執行長季辛格1日意外「閃退」,震撼全球半導體業,各大重量級外媒引述知情人士消息,揭露季辛格下台的內幕:他掌舵近4年來,扭轉英特爾頹勢的計畫都未見成效,逐漸耗盡董事會的信心與耐心,上周遭遇逼退壓力,最後無奈選擇退休。
季辛格黯然離開英特爾,「誰是英特爾下一任CEO?」成為業界另一個焦點。華爾街有幾個揣測人選,包括現為鎧俠(Kioxia)執行董事長的史密絲(Stacy Smith),甚至建議應該挖角超微執行長蘇姿丰。
英特爾董事會去年便因擔心該公司在設計AI晶片的腳步落後於輝達(NVIDIA)與超微(AMD)等對手,持續對季辛格施壓,雙方的對立在上周達到一觸即發的關鍵時刻。
知情人士說,當時季辛格與董事會在討論英特爾贏回市占率和縮小與輝達差距方面的相關進展,但董事會認為季辛格野心勃勃且耗資巨大的扭轉頹勢計畫,沒有成效,改革進展也不夠快,於是給了季辛格兩個選項,1是退休,2是被解職,結果季辛格選擇宣布1日起在英特爾退休。
英特爾表示,在董事會尋找執行長繼任者期間,財務長辛斯納(David Zinsner)及英特爾產品部門執行長霍特豪斯(Michelle Johnston Holthaus)將擔任臨時共同執行長。英特爾董事會獨立主席葉里(Frank Yeary)將任臨時執行董事長。
此外,季辛格上任後不久,曾表示台灣狀況不穩,台積電將被英特爾超車,台積電創辦人張忠謀則以「他是個人才」、「對台積電很不客氣」來評論,張忠謀並在2021年演講預言,英特爾規定65歲必須退休,季辛格很難在退休前將英特爾拉回盛況。
後季辛格時代 5大可能發展
季辛格退休後,彭博資訊盤點接下來的5種可能進展。第1,讓晶片製造與產品開發事業彼此區隔獨立;第2,吸引高通等買家收購部分事業;第3,出售英特爾旗下的現場可程式化邏輯閘陣列(FPGA)業者Altera;第4,吸引美國私募基金巨頭阿波羅(Apollo)注資。
第5,減持自駕軟體事業Mobileye股票:Mobileye在2022年上市後,目前市值只有141億美元(約新台幣4588億元),英特爾如今可能在公開市場賣掉部分Mobileye持股,或是出售給第3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