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01
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堪稱是敬業的典範;1971年他進入美國運通公司,每天提前1小時到辦公室準備,親自試過每個工作環節,休息時會再花2、3小時研讀資料。他吃苦耐勞、凡事充分準備,讓他在1976年成為美國運通台灣分公司的總經理。嚴長壽表示:
「我們唯有學會了做人與生活,有生而為人的素養,才能與機器人有所不同。」
02
新竹北埔國中邱巧鈺老師服務偏鄉21年,為了陪伴孩子,她辦理夜讀、舞獅、單車騎行等各式活動,不論是晚上、假日都陪伴在偏鄉孩子身邊,她以熱忱點亮孩子的夢想,讓他們重拾信心,也讓她在2023年獲得師鐸獎肯定。邱巧鈺說:
「只要有夢想,就鼓起勇氣大膽去嘗試看看。」
03
台灣導演曲全立花費3年走訪各地,訪談、拍攝《台灣超人》紀錄片,這部作品記錄天生身體缺陷,或長年挨受病痛之苦與他人異樣眼光的「台灣超人」,他期盼以這部作品溫暖更多人,讓更多患者能獲得克服逆境的勇氣與力量。曲全立認為:
「能夠善待自己、超越自己的人,就是神采飛揚的超人。」
04
塞爾維亞裔澳洲作家力克.胡哲(Nick Vujicic)患有先天性四肢切斷症候群,出生時便沒有四肢。曾經感到自卑和孤單的他,從信仰中發現生命具有無限的價值,2007年創立勵志演講公司Attitude is Altitude,鼓勵人們要尋找自己的潛能,不要因為困難而放棄。力克說:
「你可以選擇決定你要相信什麼,重要的是『不要放棄』。」
05
人工智慧公司DeepMind創辦人哈薩比斯(Demis Hassabis)從小就展現驚人的西洋棋天賦,1989年更獲西洋棋大師頭銜。對他來說,西洋棋可以磨鍊解決問題、激發創意策略性思考。他並以西洋棋的理念,開發深度學習系統──蛋白質結構預測程式AlphaFold,獲得今年諾貝爾化學獎殊榮。哈薩比斯認為:
「不必煩惱未來做什麼,用熱情累積技能。」
06
菅原直樹2014年創辦「老年與戲劇」OiBokkeShi劇團,團隊主打長照結合表演,團員招募對象是以長照照護者或長輩為主,他也同時擔任演員和照顧服務員,運用戲劇體驗工作坊,增進與失智長輩互動的經驗,推動永續共融願景。菅原直樹說:
「換個角度想,問題很可能就不是問題,『同理』的概念才是珍貴的。」
07
海洋攝影師廖佑桓(Yorko Summer)原本是一位設計師,2002年深受海洋之美吸引,開始對水下攝影產生興趣。但他當時沒有潛水攝影的經驗,也找不到學習管道。憑著熱情與耐心,他翻閱攝影雜誌自學累積經驗,逐步學會用鏡頭捕捉優美的水下畫面。廖佑桓說:
「一件事要做的好,就跟英語要講得好一樣,要不斷琢磨、了解、去練習。」
08
張泰山效力中華職棒20年,是數一數二的明星打者。1997年他從新人變成主力、成為媒體焦點,在不適應的情況下,打不好也守不好,成績也被放大檢視。起初不敢面對問題的他,沉思後意識到,逃避沒辦法改變任何事情,便轉換心態,勇於面對挑戰、承受壓力。張泰山認為:
「『真心』熱愛一件事,再苦、再累也願意繼續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