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理/黃思維
01.
本名熊信寬的饒舌歌手「熊仔」,曾就讀台灣大學電機系,在學期間加入嘻哈研究社開啟音樂之路,畢業前夕一度陷入「工程師」和「歌手」的職涯選擇困難。陷入迷惘的他,2021年受邀擔任選秀節目評審,重新體會到音樂能互相激盪靈感的美好,最終找回創作的初心。熊信寬表示:
「只要保持熱情,就有各種可能性。」
02.
英國小說家喬治.艾略特(George Eliot)生於1819年,在19世紀性別定位分明的時代,她透過辦雜誌、寫小說,追求男女平等,認為女作家不應該因為性別得到寬待,男女作家應該一視同仁;她的才華與雄心,也讓她成為維多利亞女王最喜歡的作家之一。艾略特認為:
「想要成為自己可能成為的人,永遠不會太晚。」
03.
查爾斯.舒茲 (Charles Schultz) 小學時是資優生,但中學跳級讀書後無法適應,人際關係與學業都跌落谷底。喜歡漫畫的他,嘗試在漫畫格子裡尋找答案,用畫筆下的角色描繪生活樣貌,1950年創作出膾炙人口的卡通角色「史奴比 」(Snoopy)享譽全球。查爾斯說:
「生活中有很多憂傷的故事,但失敗比成功有趣得多。」
04.
蔡淳伊是景文科技大學餐飲管理系教授,2008年第一次認養貓咪,開啟領養貓咪的「中途人生」;在一連串的救援浪貓的歷程,曾經一度分不清教師與義工的界線;因緣際會下參加動保教師研習活動,發現透過教育,也可以傳達幫助浪浪的價值。蔡淳伊認為:
「與其說我救了貓咪,不如說是這些小生命讓我更能體會人生的價值。」
05.
知名演員阿諾.史瓦辛格(Arnold Schwarzenegger)曾是健美冠軍、電影明星、政治人物,2011年卸任加州州長後,因婚姻問題陷入人生低潮。秉持人生座右銘「成個有用之人」,他不再執著展現完美自我,而是透過照顧需要幫助的人,領悟「有用之人」的真諦。阿諾說:
「唯有成為對自己、對這個世界有用的人,人生才有改變的可能。」
06.
黃世岱曾任工程師,數十年職場經歷讓他累積不少壓力。2013年從美國科技公司退休後,第一件事先去做了健康檢查。他認為許多人退休後生活會失去目標,而「養心」最常被大家忽略。2017年他創立「關懷小丑協會」,透過專業培訓和表演服務,除了修養自己的身心,也盼帶給更多人快樂。黃世岱說:
「當熱情和行動力還在時,就該去找尋自己喜歡做的事,然後活的精采。」
07.
李錫堅從影60年,在片廠以噴槍與顏料為電影美術造景,曾在1960年台灣電影榮盛時期,1年畫200多部電影的布景;1988年電影業面臨嚴重不景氣,工作人員紛紛改行之際,他依然堅守在噴畫技藝的崗位上,只為延續傳統,如今年高齡75歲的他,依然懷抱著一絲不苟的職人精神。李錫堅說:
「技巧沒有理論,是靠幾十年的工作經驗累積出來。」
08.
田會靜是天津生態環保設計研究院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從事環保疏濬和數位化技術研發應用工作。她心懷「把蔚藍還給海洋,把透明留給河湖」的夢想,自2017年起致力於生態治理,跑遍整個中國大陸,獨立主持70餘項科技研發類項目,用數位化手段守護江河湖海。田會靜說:
「做任何工作,都得踏實肯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