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政諺
台北市延平中學二年九班
暑假時,我讀了一本經典小說《梅岡城故事》,這本書是二十世紀文學傑作之一,一九六一年獲普立茲文學獎,後來也改編成電影。它講述了一九三○年代美國南方一座小鎮上的種族、性別不平等等相關嚴肅議題的故事。
書中的小女孩思葛和她的哥哥杰姆在父親亞惕‧芬鵸擔任辯護律師的過程中,目睹了種族偏見的嚴重性和社會的虛偽。亞惕‧芬鵸律師為一個被錯誤指控強姦的黑人男子辯護,這一案件在小鎮上引發了極大的爭議和衝突。這本小說通過小孩的視角,探討了正義、道德和人性的複雜性。
亞惕‧芬鵸律師不論是在教導子女、對待生活周遭的人事物,或是處理法律案件,都有他自己一套公平正義的理念與看法。我特別欣賞書中他說過的一句話︰「一個人的良知不需要遵守少數服從多數的原則。」
在群體互動中,當所有人都明顯的誤判情勢,而僅有自己洞悉真相,此時我們極有可能成為旁人眼中「謬誤」的一方。面對這種情況,我們是否該堅持己見,不隨波逐流?
本書結局是令人遺憾的,倘若說湯姆是因為自行脫逃而招來橫禍,不如說自始至終,他注定受迫於人們根深蒂固的成見之下。如同在故事末尾亞惕‧芬鵸告訴女兒思葛:「最後你會發現,大多數的人都是好人。」這個故事也讓我想到種族歧視與個人偏見,也許這些想法難以改變,但我們要學習包容他人,接納不同的聲音,這才是唯一善解的方式。想要這個世變得更美,我們都要成為「亞惕‧芬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