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雲大師全集【講演集】緣起與還滅—死亡之後的生命 4-4

文/星雲大師 |2024.11.08
532觀看次
字級
如果對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了真實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陰霾,穿越時空的限隔,對生死都能坦然面對,無所畏懼害怕,那麼,死亡自然能成為一件美好的事。圖/洪昭賢(Bing AI生成創作)

文/星雲大師

四、從奇怪的死亡 說到美好的死亡

死亡是一件美好的事嗎?仔細想想,如果對生命有了正確的認識,對佛法有了真實的了解,能勘破死亡的陰霾,穿越時空的限隔,對生死都能坦然面對,無所畏懼害怕,那麼,死亡自然能成為一件美好的事。像汾陽善昭禪師含笑赴死,就是一種「來為眾生來,去為眾生去」的美好死亡。

善昭禪師是怎麼死的?宋朝時有位朝廷大官叫龍德府尹李侯,下令善昭禪師到承天寺當住持,連著下了三道命令,禪師都無動於衷,李侯府尹於是派了個使者去迎接禪師,並威嚇使者說:「你如果不能把善昭禪師帶回來,就把你活活打死!」

使者失魂落魄的來懇求善昭禪師一定要救他的命。善昭禪師心想不去是不行了,就問弟子:「我怎麼能夠丟下你們,一個人去做住持呢?如果帶你們去,你們又都趕不上我。」

有一個徒弟上前說:「師父,我能跟您去,我一天可以走上八十里。」

禪師搖搖頭說:「太慢了,趕不上我。」

另一位徒弟高聲道:「我去,我一天能走一百二十里路。」

禪師還是搖頭說:「太慢了!」

徒弟們面面相覷,紛紛猜測師父的腳程到底快到什麼地步,這時有位徒弟站出來,向善昭禪師叩首說:「師父,我跟您去。」

禪師問:「你能走多快?」

弟子回答:「師父走多快,我就走多快。」

善昭禪師一聽,便高興的說:「很好,我們走吧!」

於是,善昭禪師就一動也不動的坐在法座上微笑圓寂了,那位弟子也恭敬的站在法座旁邊立化。像這種把死亡當遊戲,隨時隨地一瞬即去的死法,不是很圓滿自由嗎?

另外,宋朝的德普禪師,也是十分灑脫的遺世。有一天,他把徒弟們召集到跟前,吩咐說:「我就要去了,不知道死了以後你們如何祭拜我?也不知道我有沒有空來吃?與其到時師徒懸念,不如趁現在我還活著,大家先來祭拜吧!」

弟子們雖然覺得奇怪,卻也不敢有違師令,於是準備豐盛的飯菜,一起向師父祭拜了一番,誰知道第二天德普禪師真的去世了。像這種先祭後死的方式雖然很奇怪,卻也不失幽默。

勘破生命 死何所懼

俗語說:「生前一滴水,勝過死後百重泉。」為人子女的要孝養父母,應該在父母生前克盡孝思,如果等到親死下葬後才大肆祭拜,這樣的孝道就太空泛了。

宋朝的宗淵禪師,活到八十三歲時,自忖證悟佛法已有火候,生死已不足牽掛,該是捨棄肉身的時候了,就自己作了一首輓歌自祭:「舉世應無百歲人,百年終作塚中塵;余今八十有三歲,自作哀歌送此身。」這種死法不也是很瀟灑嗎?

宋朝另一位性空禪師的坐水而死,也很有傳奇性。當時有賊人徐明叛亂,使得生靈塗炭,殺伐甚慘,性空禪師十分不忍,明知在劫難逃,還是冒死往見徐明想感化他,就在吃飯時做了一首偈語自祭:「劫數既遭離亂,我是快活烈漢,如何正好乘時,請便一刀兩段。」因此感化盜賊,解救了大眾的災難。

後來禪師年紀大了,當眾宣布要坐在水盆中逐波而化。他坐在盆中,盆底下留下一個洞,口中吹著橫笛,在悠揚的笛聲中,隨波逐流而水化。他留下的一首詩說:「坐脫立亡,不若水葬:一省柴燒,二省開壙。撒手便行,不妨快暢。誰是知音?船子和尚。」原來過去有一位船子和尚也喜歡這種水葬方式,性空禪師因此又作了一首曲子來歌頌:「船子當年返故鄉,沒蹤跡處好商量。真風遍寄知音者,鐵笛橫吹作教坊。」性空禪師和船子和尚這種吹笛水葬的死法,不是也很詩情畫意嗎?

法身久長 慧命無量

1934年,緬甸仰光的金山活佛妙善和尚,也是用水化的方式圓寂。那時妙善和尚染了熱毒,又營養不良,兩腳背上都長了毒瘡,依舊日日爬在熱石板上拜佛,弄得瘡口潰爛,膿血外流,還不肯接受弟子延醫治療,連沖個涼水澡都不肯,使大家束手無策。一直到了圓寂當天,弟子又來勸請沖涼水澡時,活佛居然爽快的點頭答應說:「好,今天正是我沖涼的時候了!」

一說完,就高高興興的進入浴室沖洗,弟子不放心,還特別要求活佛多沖一下,除掉熱毒,活佛笑嘻嘻的回答:「我知道,一定要多沖,只沖這一下,就不必再沖了。」

結果幾個鐘頭過去了,僅聽見裡面嘩啦嘩啦的水聲,卻一直不見活佛出來,大家覺得奇怪,推門一看,活佛屹立不倒的站在那裡,只是心口早已停止跳動。像這種坐脫立亡的死法,真正擺脫了無始無明的牽絆,不是很美好嗎?

很多禪師死的姿態也是千奇百怪。像:丹霞天然禪師策杖而死;隋朝的惠祥法師是手捧佛經跪化;唐朝的良价禪師來去自如,要延長七日就延長七日而死;遇安禪師自入棺木三日猶能死而復活。古靈神贊禪師問弟子:「你們知不知道什麼叫做『無聲三昧』?」弟子們答不知道,神贊禪師把嘴巴緊緊一閉就死了。

而龐蘊居士一家四口的死法尤其各有千秋,先是女兒靈照搶先坐在父親的寶座上化逝,龐公只好臥著死;兒子在田裡鋤地,一聽父親去逝了,就丟下鋤頭立化;龐夫人見他們個個都去了,也撥開石頭縫隙,隨口留下一偈而去:「坐臥立化未為奇,不及龐婆撒手歸;雙手撥開無縫石,不留蹤跡與人知。」

這些禪師、居士們的死法,既輕鬆瀟灑,又幽默自由,是快活自在的,是詩情畫意的;他們或站、或坐、或躺臥、或倒立、或跪化、或說偈而死……他們具有勘破生死的智慧,才能這樣了無掛礙的撒手而去。人,有生必有死,信佛的人會死,不信佛的人也一樣會死。但是我們佛教徒對死亡應該有更深一層的認識,有更高一階的靈悟,「以生為附贅懸疣,以死為決疴潰癰」,不但不怕死,更對死後充滿希望;面對死亡時,不會恐懼哀號,而將死亡視為一件美好自然的事。

我們常為人生諸事做準備,為黑夜來臨準備手電筒,為下雨天準備遮傘,為遠行準備口糧,為季節準備換裝……同樣的,我們也應該趁著時間還早,趁著自己身體精神都還健康的時候,先為死後的皈依處預作準備,為未來的歸宿鋪下坦途;我們不但要對現世的生活懷抱希望,對於死後的生命更須建立高昂的信心——生有所自,死有所為,法身久長,慧命無量,相信生命是永恆不滅的。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