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赫連擁
北加州的暑假,今年酷熱異常,促使我翻出許多年前為了策展後的開幕式,以及出席各方正式應酬,特別購置的連身洋裝與裙子。這些好看的衣服,在衣櫃裡寂寞地等待被再度穿出亮相,見光瞬間,彷彿看見它們帶著剛從冬眠甦醒過來的氣息在向我打招呼。
不為穿給他人看的「粗穿」,求的是涼快舒服。專為「出得廳堂」準備的上好衣服,這下讓它們「進得廚房」竟未感到有丁點可惜;很俗氣地想,有穿到就是「賺到」,以前怎就那麼不捨得穿呢?非得等到出席正式場合才會考慮。而且,從不相信它們其實也可以非常自然地,融入我柴米油鹽的日常。
一個人每天到底穿戴打扮給誰看?意義何在?成了可容認真反思的習題。「大流行」為如是思惟洗了牌。現在透過視訊鏡頭,每個人都變得只有上半身示人,或只剩下一張鑲嵌在手機框裡的臉蛋,半身以下的衣褲、鞋子、包包配飾等物,一下子失去了往常熟悉的功能與地位。
穿兒子們因長個兒淘汰卻不捨得送出的T恤,是為一大樂趣。鬼滅、鋼彈、遊戲王、龍珠Z、變形金剛……不僅合身,且布料久經洗滌而舒服透氣,還發現衣衫上的圖案搭配我這半百老人家竟別有風情。年輕時本來就很迷看漫畫的我,這下子樂於被誤會是個「動漫宅媽」。扳指一算,居然有六年以上沒給自己添置新T恤,這紀錄,無論是針對省錢還是環保的出發點,都值得自我點個讚吧?
認識一對在舊金山灣區坐擁五英畝林地,專門種植楓樹為業的美國夫婦,資產萬貫卻活得十分樸實。太太自三十歲以後,便沒買過新衣服或新造皮革製品,全用二手貨,原因是成衣對環境和地球造成的汙染,有違她種樹人的信念,於是透過某種堅持來維護一個理想。即使購買的是二手衣物,她一樣能從中挖掘到合適個人風格的款式與搭配。若她不提,根本不知她一身貴氣的背後也兼顧到了對地球的溫柔體貼。
這年頭愛用舊貨者,環保人不在少數,我並未像這位種樹的太太那樣對此積極而講效率,卻也因生活環境與景氣的驅使,對永續發展產生了想法和興趣。每個節約省錢的念頭與實踐,但凡能牽涉到不讓物件因故立刻落入掩埋場,都能帶來莫名的成就感。
閉起眼睛把侵占生活空間的東西打包捐獻,說來很容易,忍住不再隨便添購才難。更難而具挑戰且又能激發創意的,則是從各種閒置的物件中挖掘其永續的潛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