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茶茶
文/陳韋哲
去年網路上流行一部影片《山道猴子的一生》,講述一個在超商打工的年輕男子,在沒有評估自身經濟能力的狀況下,分期付款購買了昂貴的重型機車,也因為虛榮心膨脹而迷失自我,不只得罪了朋友,還傷透了女友的心,最後在山道上飆車時意外身亡的故事。
漢代的時候,也曾經發生過一個類似的故事。有個叫作霍里子高的渡口看守人,有天早晨看到一個披頭散髮的男子,發瘋似的想要渡過這條河流到對岸去。男子的妻子在後追趕,拚命想阻止男子渡河,但男子卻不顧妻子的勸阻,執意要涉水而過,最終在河裡溺死了。妻子看到男子溺死後相當難過,便跟隨男子的腳步投河了。
這個原本可以阻止的悲劇,在男子執意渡河的堅持下,走向了最糟糕的結局。而目睹這一切的霍里子高便將這起事件寫成了一首四言短詩:「公無渡河,公竟渡河!公墮河死,當奈公何!」將這首詩翻成白話就是:都告訴你不要渡河了,為什麼你執迷不悟,非要去做這件你能力做不到的事呢?現在你因為渡河而溺死了,我又能拿你怎麼辦呢?
詩作中似乎暗示著渡河男子的不自量力,以及哀歎著這類悲劇終究還是無法避免的那種無奈。從這裡其實是可以看出古代中國對於「渡河」這件事的害怕與擔憂。孔子在《論語》中就曾經表示過:「暴虎馮河,死而無悔者,吾不與也。」也就是說,對於那些選擇赤手空拳和老虎搏鬥,以及不靠舟船就想徒步渡過河流的人,孔子是不會想和他們相處的。為什麼呢?因為孔子認為,錯誤評估自己的能力,捨棄工具而僅憑直覺做事的人,是莽撞而不是勇敢。而和做事莽莽撞撞的人一起合作,又怎麼能夠完成任務呢?(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