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台北報導】台灣大學電信工程學研究所教授陳宏銘與台大醫院院長吳明賢共同率領的研究團隊,成功開發出光場擴增實境(AR)顯示技術,突破傳統AR技術中的視覺輻輳調節衝突(VAC)問題,讓醫生長期配戴AR裝置時不易暈眩,更快掌握病灶位置。
陳宏銘指出,傳統AR裝置使得使用者無法同步調整眼睛的焦距和視線,進而導致不適。而光場技術旨在透過自然視覺傳遞光線信息,模擬真實物體的觀察方式,從而避免頭暈並提供更多的影像細節。
醫生可以在不使用輻射線的情況下,精確定位器官,從而減少手術中的輻射暴露並縮短手術時間。
此外,結合臨床醫師的三維重建和目光追蹤技術,能幫助年輕醫師模仿資深醫師的診斷過程,提高醫學訓練效率。
新技術處於臨床前期試驗階段,預計將有兩類患者受益,分別是膽道阻塞和肝癌患者。這兩類患者的治療通常需要進行電腦斷層掃描,若未來能透過AR設備進行診斷,則能避免患者接受輻射線檢查,有望進一步縮短手術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