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銀行房貸資金吃緊,民眾「一貸難求」的狀況改善有限,據了解,有公股行庫以搭售房貸壽險,做為民眾申辦新青安房貸的條件,民眾因此提出檢舉,財政部已通令八大行庫,不可在承作新青安時,要求以搭售房貸壽險作為交換條件。
以往很多民眾申辦新青安房貸,可拿到利率為1.775%、40年貸款期限、5年寬限期和8成貸款成數等優惠條件,但行庫主管指出,現在八大行庫房貸資金已不像過去那麼寬裕,因此不論是借款期限、寬限期或成數,「都要大打折扣」。
由於銀行資金吃緊,導致「限貸」問題短期內難以解決,中央銀行也發現這個問題,因此雖然第3季理監事會決議調高存款準備率1碼,要收緊市場資金,但央行又怕效果「太超過」,近來減少向銀行發行定存單。公股金融圈人士指出,央行對市場資金緊縮效果之所以更為敏感、調度頻率更高,就是不希望影響到首購族的購屋貸款。
不准搭售金融商品
5年前就有規定
事實上,房仲公會全聯會日前提出9大訴求,其中一項就是金融機構不得要求承貸戶搭買與房地產無關之金融商品。行庫主管則說,金管會在5年前就已通令銀行,不可透過搭售金融商品的方式,做為民眾申貸房貸業務時的談判條件,不只基金理財,房貸壽險也不行。
各行庫在新青安承作上仍全面緊縮,除了因為資金吃緊,也和預期價格下跌會導致風險擴大有關。一家銀行主管表示,上個月成交量才減少2至3成,但才隔1個月,竟然預期跌幅已來到4至5成,而且房市「量會比價先行」,會把價格拉下來,各銀行在鑑價時會更小心。
舉例來說,借款戶一棟1000萬元房子,銀行鑑價時可能只有900萬元,新青安房貸戶原本以為可貸800萬元,但銀行根據900萬元的估值,只能貸720萬元,中間就短差80萬元。
大型行庫主管私下坦言,因此包括寬限期從5年降為3年、2年,甚至無寬限期,貸款成數從8成縮水到6、7成,借款年限從40年縮減為30年、20年等都時有所聞,但比起以條件縮水的方式讓貸款戶「知難而退」,主管機關更不能接受的是透過搭配房貸壽險這種「有條件」放行的方式。因此有貸款戶向央行檢舉,並透過央行通報財政部,財政部通令8大行庫,不可在承作新青安時,要求以搭售房貸壽險作為交換條件,並將再通令各分行,不要「誤觸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