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123RF
文/孫榕營養師
外食族常常面臨的問題有纖維過少、熱量偏高、口味太重及攝取過多加工品或素料超加工品。健康的外食必須善用搭配技巧,建議利用「四要一少」來練習看看。
◆要均衡
每餐都要有足夠的蔬菜,配上適量澱粉及油脂。
示範:水餃15顆(缺少蔬菜)
調整後:
水餃8顆+燙青菜1碗+豆干分量1掌心。
◆要纖維
建議每日成人膳食纖維攝取量為20-38克。3個小筆記:
1.每天「3蔬2果」
一份蔬菜=半碗熟菜或1碗生菜
一份水果=分量為1個拳頭大或是1碗(約八分滿)。
2.攝取「未精製」澱粉
建議每日至少1/3以上選擇未精製澱粉,若三餐皆以未精製澱粉如:什穀米、芋頭、全麥麵包等,取代精製澱粉如:白飯、白吐司,則可以增加約7.9公克的膳食纖維。
3.攝取「高纖」蛋白質:毛豆、豆漿及豆製品除了可以提供優質蛋白質外,同時也富含膳食纖維,故建議蛋白質來源可納入豆製品。
◆要閃油
透過控制飲食中油脂量可以大幅降低熱量,建議優先選擇低油烹調方式(蒸、煮、滷、拌、烤) 及低脂蛋白質。
◆要清淡
餐點口味過鹹、加工品過量易使鈉攝取超過身體所需,導致血壓上升並增加心血管及腎臟疾病的風險。建議減少加工品及醬料攝取、並避開重鹹料理如:三杯、宮保等。
◆少加工
建議以未加工過的「原型」食物為主,減少精製澱粉如麵包或糕餅類、加工品。研究指出,若膳食中以超加工食品為主,會迫使我們攝取更多熱量,而增加的熱量主要來自於碳水化合物及脂肪,導致體重上升並增加肥胖的風險。
外食雖然容易攝取過多熱量、脂肪以及缺乏蔬菜,若透過「四要一少」的技巧,可以幫助我們選擇熱量適當並且符合三大營養素比例的健康外食(均衡飲食:醣類50-60%、蛋白質10-20%、脂肪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