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曾博群綜合報導】教育部近年來大力推動人工智慧(AI)教育,以提升學生的數位素養及應用AI技術的能力,針對高中職與大專院校推出多項教育計畫,滿足不同學生群體的需求。然而,技職學校教師強調,普通高中與高職課程應有區別,課程設計需結合實務應用,才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職場競爭力。
技職學校教師認為,職校學生專注於技能培養,因此AI課程應該強調實際應用,而非僅限於理論。AI技術可運用於自動化生產、數據分析及智慧製造等領域,這些應用對高職學生未來工作發展至關重要。
例如,機械科學生可以專注於AI在機器人控制方面的應用,商業類科學生則可學習AI在市場預測或銷售分析上的應用。課程的區別化設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動機,還能為未來的職業發展打下堅實基礎。
為應對生成式AI技術的快速發展,教育部於一一三學年第一學期成立了「台灣大專院校人工智慧學程聯盟」,聯盟涵蓋二十五所大專院校,並推出五門AI相關課程,目的是讓學生跨校學習,並享有跨校學分認證的機會。
教育部指出,該計畫旨在促進校際合作,協助各校在學分認定、學程學習支持系統等方面的調整,以完善整體教育資源的利用。不過,推動跨校課程需要各校教務與行政部門的全力配合,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挑戰。
教育部政務次長葉丙成表示,第一學期已有二千五百二十七人選修聯盟提供的AI課程,超過了原定二千四百人的目標。然而,也有部分學校的課程因難度較高或課程以英文授課,導致學生選課人數僅為個位數。教育部表示,將持續進行滾動修正,並針對跨校修課可能面臨的教務與行政問題進行調整,以完善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