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林斗南重光國小轉型為全台唯一「童軍教育實驗學校」,每周多9堂戶外童軍課程。 圖/取自重光國小臉書
雲林縣斗六市石榴國中是全台第一所科技實驗學校,讓學生「周周做實驗」,聘請業師規畫水電課程。圖/陳雅玲
【本報綜合報導】近年來,實驗類型學校在台灣百花齊放,也展現台灣民主、社會多元,從家長擔任老師的個人自學、到外觀不像「學校」的教育機構,以及從公校原址轉型的公辦公營實驗學校,都是在不同光譜上的實驗教育。雲林縣斗六市石榴國中去年轉型為全台第一所科技實驗學校,課程主打「做中學」,其中包含水電課、木工課,讓學生透過實作學習之外,期盼未來走研發或專精操作;雲林斗南重光國小去年轉型為童軍教育實驗學校,每周多九堂戶外童軍課程,孩子變得有紀律、有自信。
石榴國中以資訊、機電、木工、化工課程為導向,學校打造八間實驗教室,規模之大全台罕見,有別於傳統學校,學生「周周做實驗」,提升學習效率。教務主任林冠廷解釋,一般國中課程受限課綱,較難有多餘時間做實驗,多數學生只能從課本、影片了解理論,但學校讓學生周周做實驗,從實作過程連結課本上理論,成為自主學習者。
周周做實驗 做自主學習者
不只實驗室多,讓學生周周做實驗,石榴國中更引進水電模組,推出「水電課」,校長林俊賢表示,水電課是機電課程的部分,讓學生透過水電配置與結構實作,認識生活常見機構與結構,學校有三十架無人機,讓學生在無需共用下學習。
因半導體、人工智慧(AI)蔚為風潮,學校為學生規畫學習雲端簡報軟體Canva、cratch程式語言,國二學生全面學習python進階程式語言,奠基AI需要用到的核心能力,石榴國中連二年招生額滿。
至於同在雲林的重光國小,是全台唯一「童軍教育實驗學校」,校長楊松田表示,課程是生活智慧取向,傳統考試科目仍在,一周多九堂關於童軍戶外探索、科技實作、技藝薪傳、多語運用等四大主軸的特色課程,學習變得活潑、有主題、生活化是家長青睞的原因。
為讓學校附近社區的孩子也學習童軍精神、體驗童軍活動,日前重光國小舉辦社區童軍營闖關,設計以「樹木」為主題的關卡,讓小朋友學習童軍技能,同時認識樹跟木的相關應用與知識,進而達到森林保育。
重視台語文化 高雄設實小
除了實作技能、戶外探索是多所實驗學校的特色,語言也愈來愈受重視,高雄市在今年四月宣布正在籌設全國第一所台語實驗小學,預計明年度八月正式掛牌。
對此,高雄市教育局國小教育科長邱月櫻表示,台語實驗小學會就現有的師資,決定採全部或部分領域課程台語教學,希望至少一半要講台語,教育局也會挹注經費。
據了解,這所小學位於北高雄、原高雄縣境,學校不大,學區居民也以講台語居多,主客觀條件適合轉型為台語實驗小學,若順利掛牌的話,可望成為台灣第一所台語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