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台北訊】女性真的比較能忍痛嗎?其實女性受荷爾蒙影響,比男性還怕痛!疼痛是一種主觀感受,但有98%的女性寧願忍痛也不積極處理,更高達96%的女性曾因疼痛影響心情。台北市藥師公會發言人王明媛表示,疼痛會增加壓力、憂鬱感,忍久了會讓自己陷入負面情緒,甚至引發憂鬱症。
根據最新國人「疼痛認知行為調查」,女性最常感受的疼痛類型前3名分別是頭痛、肌肉痠痛、經痛,而在覺察自己疼痛的比例也較男性高。
持續超過3個月以上的疼痛,又稱為「慢性疼痛」,台北榮總神經內科主治醫師吳致緯表示,當疼痛的訊號長期傳送至大腦時,大腦對於疼痛變得敏感,也會產生身體記憶,導致中樞神經敏感化,在這種情況下,止痛藥可能已經無法有效緩解疼痛,反倒增加身體負荷。
王明媛提到,疼痛會對心理造成影響,有96%的女性曾因疼痛影響心情,她們會因為疼痛變得煩躁或易怒,也容易感到力不從心。疼痛情緒影響亦會加深心理上的「孤獨無助感」,調查顯示,近4成女性曾因疼痛與家人或伴侶產生衝突,也較容易因為疼痛發生而感到孤獨或認為沒有人理解自己。
發生疼痛該怎麼辦?吳致緯說,以頭痛為例,止痛藥可以緩解當下的症狀,不過服用過量反而會讓頭更痛。1個月使用止痛藥物超過10~15天以上,且連續超過3個月,就表示藥物使用量過多。
吳致緯建議,正確的診斷才能有效的治療,要先「釐清疼痛原因」,好比區分是偏頭痛、纖維肌痛症、坐骨神經痛或是其他疾病。某些類型的疼痛可以找到病灶,並用手術或復健等方式改善,但慢性偏頭痛、纖維肌痛症等慢性疼痛疾病,需要考慮使用預防用藥,避免長期疼痛導致中樞敏感化、疼痛感覺增強。有疼痛方面問題,應至神經內科、復健科、疼痛門診找出原因,透過正確診斷、適當治療,大多數患者都能有效控制症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