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資產】白鶴與香火的神聖旅程

口述/陳麒文 撰文/詹孟傑 |2024.10.01
437觀看次
字級

口述/陳麒文

撰文/詹孟傑

北勢寮保安宮位在屏東縣枋寮鄉中寮村,供奉保生大帝,以「送白鶴」祭典聞名,不僅是一座充滿靈氣的廟宇,亦是北勢寮居民的信仰中心。其木刻、彩繪極具特色,國寶級福州雕花大師黃龜理、楊秀興等人留下的木雕作品巧奪天工,更富有文化與藝術價值。

讓我們隨著歷史的長河,回到明永曆十八年(一六六四)。一艘小船靠岸取水,船員一時內急,將「保生大帝香火」暫掛林投樹上,之後船員因趕著上船竟忘記將香火帶回,意外開啟了這段歷史。

某一個寂靜夜晚,北勢寮先民楊開山在海上捕魚,遠眺陸地時,無意間發現一盞明燈浮現。在好奇心驅使下,他划船上岸,發現了一個刻有「白礁保生大帝香火」字樣的木造符,於是便將香火帶回家中朝夕恭奉參拜。

因真人時常顯靈庇應,參拜信眾逐漸增多,不僅聚資雕刻神尊並設置神壇。清乾隆五十年(一七八五),庄中信眾受真人神威感佩,神尊香火日益鼎盛,由十二人組成「大道公會」,虔誠輪祀供奉神像。隨後,廟宇經歷了多次修建與遷移,於同治六年(一八六七)搬遷至現址。

時光飛逝,一九二七年時,廟宇因信眾增加進行大規模改建,然而資金匱乏讓工程一度停滯。此時,北勢寮近海意外豐收,「加三興」的傳奇因此誕生,信眾捐款踴躍,使廟宇得以順利完工。

一九九九年四月,北勢寮保安宮因年久失修,加上風雨侵蝕造成損壞,在信徒的支持與「大道公祖」的旨意下,決定重建新廟。莊嚴宏偉的新廟於二○○九年建成,並在正南方興建了拜亭牌樓。

擁有珍貴雕刻作品的舊廟,則於二○○六年進行「千人移廟展新程」活動,遷移至距離新廟約七十五公尺的新購土地;為保存傳統藝術文化資產,後來更被列為屏東縣級古蹟。

除此之外,北勢寮保安宮的魅力,不僅在於它的歷史與藝術,更在於全台灣獨一無二的「送白鶴」文化祭典。

相傳,保生大帝吳夲在五十八歲時上山採草藥,不慎失足墜落山谷,玉皇大帝因其生前救世濟人,因此派白鶴下凡,接駕返回天庭成神。為紀念這段傳說,每年農曆五月初二,當地居民會製作紙紮白鶴,在儀式中燒化,象徵恭送保生大帝回返福建白礁謁祖。

這項祭典至今已傳承一百五十多年,是當地特有的文化盛事。送白鶴祭典當天,白鶴、香擔、開路鼓、神轎等一行,浩浩蕩蕩前往庄尾海邊,進行隆重的請神、召五營等儀式,隨著白鶴化為灰燼,也宣告祭典圓滿結束。這既是一種對神靈的敬意,也是一場文化的傳承。

北勢寮保安宮,不僅是神靈庇佑的聖地,更是一部活生生的歷史,無論是廟內的珍貴雕刻藝術,還是獨特的送白鶴祭典,都是當地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這座廟宇見證了世代信徒的虔誠與凝聚力,也為後人留下豐富的文化遺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