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賽夏客
在微弱燈光下,她射出一道銳利的凶光,狠狠地瞪著我。我像觸電似的,整個人傻楞了,慌得不知所措。
她滿臉不悅的問道:「妳為何連續兩天問我同樣的問題?」我慌忙解釋:「只是單純關心妳的健康狀況呀!怎麼了?」「我自己的健康我知道,看到我天天來跳廣場舞,有什麼不對勁嗎?」她氣噗噗的回應,只差沒有說出:「妳多管閒事。」招惹這場莫名其妙的誤會,困擾著我,久久迴盪在心中。
我心想:「我們都是一群上了年紀的老人,就像老舊機器,零件難免七零八落,各有各的宿疾,想藉著舞動肢體,來改善或減輕身體衰敗的現象,彼此互相關懷並無不妥。」
老實說,我對這位洗腎病患並不熟,那天剛好站在她旁邊,便想藉親切問候消除生疏感,問了兩次她沒回應,以為對方沒聽到;次日,又再關心,卻惹火了對方,引來她一連串惡意的聯想。萬萬沒想到一句問候語,卻弄得場面很僵,不容我解釋;我不禁倒吸一口氣,或許頻率不同,話不對盤,算了,不加反駁或多作說明,無言地把委屈吞下肚。
我心裡暗自思忖:建立合宜的人際關係有這麼困難嗎?我不斷地拿捏「關心」這件事情的尺度,曾聞:「如果友情要走得長遠,就要很明確豎立『界線感』,對什麼人說什麼話。」這未免太心機了吧!但也不無道理;以身體有恙來說,多數人需要他人關懷送暖,卻也有人視為個人的隱私,絕對不讓人偷窺聞問,那是她的界線,而此時的我,就是那個越過界線而惹禍的人。
然而,無心之過被誤解,心中有如壓著一塊大石頭般難過,直到日前在報紙上讀到一篇文章,其中引述一段村上春樹的文字:「我覺得世間多數的人,可能與其實用的忠告,不如更需要溫暖的搭腔。」自問:「我蒼白無力的場面話是別人想要的嗎?關心別人,也從來不是一句問候語就能表達心意。」我懂了,感謝她幫我上了一堂人際關係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