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施少閎
我的才藝教室,是剛升上小四的女兒放學後玩耍、交友的樂園。學員之中有位比她小一個年級,但個頭小很多的小不點,經常會在下課後留下來陪她玩家家酒。
那天,心花怒放的我一時興起,坐在那把古典搖椅,招來小不點並牽起她的小手,邊輕拍手背邊笑咪咪地和她閒聊,不料目睹這一幕的女兒,跑去向妻告密狀。
幾天後,妻針對此事嚴辭告誡我,往後別再做出類似舉動,以免惹禍上身。聽她轉述女兒的埋怨,我的心如晴天霹靂般挨了一記重拳。由於工作上的需要,得經常步行到附近幼兒園牽小朋友來上課,因此,實在無法理解自己那天的行為有何不妥?
為了安撫並取得女兒諒解,一日,坐在搖椅的我招來女兒,牽起她的小手,輕拍著手背邊解釋:「爸爸的舉動,純粹是一種真摯感情的流露……」話還沒說完,女兒便笑咪咪掙開我的手,蹦蹦跳跳跑走了。我想她應該聽懂並接受我的解釋,也應該釋懷了。
一直都相信,人只要行得正、坐得端,半夜敲門心不驚。但是也不得不接受,伴隨社會快速變遷的許多負面效應,現今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感已不若以往,一些原本單純良善的人際互動方式,已然顯得不合時宜。
「發乎情,止乎禮」,是該接納妻的忠告,基於保護自己與尊重他人,往後得更加嚴格把關自己的言行舉止,與人互動時,不管面對的是男女老少,盡可能「保持安全禮貌的社交距離」,避免造成尷尬或誤會的肢體碰觸。
這該是每個現代社會公民必修的重要學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