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產物 阻撓動物本能?

文/露 |2024.09.24
379觀看次
字級
圖/克拉克

文/露

大部分的動物,擁有超乎我們預期的本能!例如蜂群們不用學習幾何工程學,就能築出完美的六角對稱蜂巢;蜘蛛不用學習紡織工法,就能架起一張精細巧妙的天羅地網;候鳥與鮭魚不用學習導航軟體,就懂得遷徙與洄游。

自然發展 生存考驗



本能,是大自然賦予動物們的生存策略,為什麼呢?因為自然界大部分的動物,並不像我們人類一樣,從呱呱墜地開始,就有爸爸媽媽細心呵護到長大,除了我們熟知的鳥類、哺乳類,或其他有育兒習性的動物外,許多動物一出生就得獨自面對險惡的環境,牠們甚至不知道自己從何而來、父母是誰,沒有人從旁指導的情況下,孤軍奮戰的牠們,當然要憑藉著長久以來演化出的獨特本能,才能存活與繁衍。

從生命誕生開始,動物的本能就如同內建的軟體一般,在牠們體內發揮功能,但這或許要稱為「自然界限定」,在有人類活動的地方,「本能」還行得通嗎?讓我們思考一下,人類自從工業革命以來,發展、製造出許多所謂的「人為產物」,鋼鐵、塑膠、人造纖維…這些都是自然界原本不存在的。動物們面對這些陌生的東西,依照其本能,可能順勢將其利用,也可能判斷錯誤。

本能失算 誰該負責?



大家或許在野外水塘看過蜻蜓點水,這是蜻蜓媽媽產卵的特質。但都市裡的牠們,卻也在本能的驅使下,於反射強烈的汽車表面,或人造塑膠布上「點水」,這些鏡面烤漆在太陽光的反射下,實在像極了水面!然而自然界裡沒有這種假的水面,蜻蜓的內建程式因而失效了!

另一個可愛又無奈的例子,便是以各種塑膠瓶蓋或廢棄燈泡為家的寄居蟹。寄居蟹在成長的過程中,隨著體型的變大,必須不斷尋找適合身體的家,而貝殼獨特的螺旋結構,能讓寄居蟹的尾節勾住,固定在裡頭,是牠們的最佳處所。只不過現在的海灘,貝殼變少了,取而代之的是變多的垃圾,背著不合身的「海廢寄居蟹」,除了容易卡住,更容易脫落,增加死亡風險。國際新聞指出,全球居然有超過六成的寄居蟹以塑膠為家!這是不是讓我們生起憐憫之心,想要守護環境、減少垃圾呢?

第3個例子是,鳥巢已不再是純天然了!築巢是大多鳥類育雛的天性,然而世界上有將近200種(甚至更多)的鳥類,開始使用人工廢棄物築巢。在台灣也曾經有新聞報導指出:民眾發現小鷿鷈、白頭翁、喜鵲撿拾垃圾或廢衣架來築巢。這會衍生什麼問題呢?鳥寶寶可能有塑化劑中毒、被巢中塑膠繩勒死、鳥巢出現積水等問題與風險。

關注環保 守護動物



如果我們關注環保議題,一定看過吞下滿肚子塑膠而「餓死」的信天翁或鯨魚等報導。漂浮於海中的塑膠袋,也讓海龜誤認為可口的水母,本能的一口吞下肚。而尼龍漁網對海中生物的纏繞、阻礙行動或窒息也時有所聞。

身為人類的我們,或許會對動物的種種行為百思不解,但如果站在牠們的角度來看,從前身處的大自然並沒有這些人工玩意兒啊!動物的本能無法在現代隨機應變,牠們也不知道後果會是什麼。人造產物,是幫助牠們,還是誤導牠們呢?

熱門新聞
訂閱電子報
台北市 天氣預報   台灣一週天氣預報

《人間福報》是一份多元化的報紙,不單只有報導佛教新聞,乃以推動祥和社會、淨化人心為職志,以關懷人類福祉、追求世界和平為宗旨,堅持新聞的準度與速度、廣度與深度,關懷弱勢族群與公益;強調內容溫馨、健康、益智、環保,不八卦、不加料、不阿諛,希冀藉由優質的內涵,體貼大眾身心靈的需要、關懷地球永續經營、延續宇宙無窮慧命,是一份承擔社會責任的報紙。自許成為「社會的一道光明」的《人間福報》任重而道遠,在秉持創辦人星雲大師「傳播人間善因善緣」的理念之際,更將堅持為社會注入清流,讓福報的發行為人間帶來祥和歡喜,具體實現「人間有福報,福報滿人間」的目標。
人間福報社股份有限公司 統編:70470026

 
聯絡我們 隱私權條款

Copyright © 2000-2024 人間福報 www.merit-times.com.tw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