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林少雯
〈慈雞說〉這則故事,出自古籍《廣虞初新誌》。
京師有一位陳姓官員,有一次因夫人回家鄉,留他一人在京師任官。為了不耽誤每天晨起到官署的時間,他養了一隻公雞報曉,又養了一隻母雞與公雞匹配。
僕人做了一個雞窩給母雞,不久後母雞下了蛋,孵出四隻小雞。不幸的是,沒多久母雞就死了,四隻小雞失去母親,終日悲鳴。公雞不具母性,喪偶後好像忘了四隻小雞是牠的孩子,自然也不懂如何照顧小孩。於是,陳姓官員又去找來一隻母雞與公雞匹配。
這隻新來的母雞見到籠子裡的四隻小雞,在籠外繞了又繞,似乎很同情小雞年幼即失去母親。陳姓官員命僕人打開籠門,母雞立即發揮母愛叫喚著小雞,還不時用羽翼呵護著牠們,不但讓小雞趴在自己身上玩耍,還帶著牠們四處找吃的喝的。四隻小雞高興地跟著母雞,把牠當成自己的媽媽,也不再悲鳴了。
陳姓官員見此情形很是感動,感嘆說:「雞也有繼母?而且還能對前人的孩子如此慈愛?雞原本即具有文、武、勇、仁、信等五種品德,難得的又具備慈愛一德,讓人感到驚異。慈愛的天性連動物都有,人類難道沒有嗎?世間常聽聞繼母虐待丈夫前妻子女之事,令人悲憤!為何有人會失去這天性呢?所以說,天下能得到繼母慈愛對待的人都應該感恩,也要明白自己有多幸運!」
陳姓官員在他繼母壽誕時,寫了一篇跋:「我們兄弟年幼即失去慈母,仰賴繼母張太孺人撫養,視如己出,得以成長。她的慈愛出自天性,然而像她那樣的繼母,天下百不得一。天下身為繼母不能善待前妻子女的人,都應該引以為戒。今天見到窗外的家禽慈愛若此,深深為雛雞感到慶幸,也更加感念當年我們兄弟的幸運。」
有詩讚曰:
伯勞哀泣繞親車,
此獨恩勤更有加;
倘使萱庭盡慈愛,
孤兒何至衣蘆花。